重庆著名女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傅天琳的小说处女作——《斑斑加油!》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8月与读者见面。7月14日,傅天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次尝试写儿童小说,过程“很辛苦”,心情很“忐忑”。
外孙女在美国出洋相,外婆觉得“好有意思”
《斑斑加油!》分一、二、三册,共16万字。小说以傅天琳的外孙女张诗雨为原型,讲述了一个10岁的中国小女孩斑斑在美国上小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
“斑斑是外孙女给自己取的名字,因为她特别喜欢斑点狗。”傅天琳向记者说起了小说书名的来源。
傅天琳告诉记者,这部小说最早的萌芽是在2010年,那时外孙女刚随父母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生活。
“外孙女刚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在学校遇到了很多困难、出了很多洋相。”由于外孙女是傅天琳一手带大的,张诗雨就通过越洋电话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外婆。
“她跟我讲她第一天上课就走错了教室,讲美国的课程都没有教材,讲她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就暗地里用各种水果名来称呼他们……”外孙女在美国的遭遇让傅天琳觉得“好有意思”,她把这些事记了下来,准备写几篇儿童散文。
从没写过小说,看鲁奖作品《最慢是活着》学习
2011年春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左昡听说此事,有意将散文集结成书,请傅天琳进一步充实散文的内容。
春节后,傅天琳赴美看女儿和孙女。为了完成写散文集的“任务”,她每天拉着外孙女问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都问得小家伙不耐烦。”
傅天琳告诉记者,因为写作中会涉及到一些英文,“但是我一点英文都不懂,所以女儿罗夏也加入进来,和我一起创作。”
经过3个月的创作,4万字的散文集终于完成了。这一年11月,傅天琳返回重庆。
“没想到,稿子交了之后,左昡又给我提出了新要求,让我改成小说。我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怎么办呢?”傅天琳说,为了学写小说,她专门去找了鲁迅文学奖·小说奖的获奖作品《最慢是活着》来学习,她还请教了重庆作协副主席余德庄怎么写小说。
傅天琳每天和女儿在网上交流、写作,经过大大小小几十遍的修改、调整,今年2月,12万字的书稿完成,“我硬是把稿子在电脑里存了5天,不敢发出去,心情特别忐忑,我写诗歌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这种感受。”
5天后,傅天琳把书稿发给了左昡。结果,左昡又请她再把小说扩成16万字。“当时心里那个气哦,觉得这个责编太弯酸了。”
今年4月,16万字的小说终于完稿,傅天琳不由感慨:“写小说好辛苦。”
儿童文学,别动不动就是太阳公公、风妈妈
小说定稿后,外孙女第一时间读了傅天琳的《斑斑加油!》。读完之后,她对外婆说:“这个斑斑像我又不像我,我没有她那么多愁善感。”
在小说中,傅天琳这个外婆也出现了,但笔墨并不多,也没有说明是诗人身份,“只是在斑斑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她交谈。”
傅天琳说,创作这本小说,更多的是想表现一个10岁小女孩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是很励志的。”
小说中也展现了中美教育的差别,“比如中国的孩子数学特别好,斑斑一到美国,就成了班上的‘数学超人’;但美国孩子的动手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特别强,他们上课没有教科书,老师讲一个内容,孩子们就要自己到图书馆或是在电脑上找资料。”
作为一个诗人,首次尝试写儿童小说,傅天琳表示,诗歌的思维可以是跳跃的,但儿童小说就必须要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傅天琳称,目前国内的儿童文学要么很低幼,动不动就是太阳公公、风妈妈;要么就是很科幻,关注现实题材的太少了。“其实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