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增加
调查显示:近3年来,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呈上升态势
去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张盛杰创办了一家雕塑制作微型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其中4万元为政府提供的微企补贴金,其余为他和另一个合作者自己攒的钱。
张盛杰并非特例。
在他身后,有一只更庞大的创业队伍:近3年来,川美在校生自主创业率达23.5%,创办了近300家企业。
自主创业的不仅是川美学生。
从2007年到2011年,重庆工商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分别为39、85、106、153、178人,均占其毕业生人数的3%左右。
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消息,近3年时间里,上述学校每校每学期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新学生加入创业队伍,成为创业者。
与此同时,全市大学生创业者数量也从2004年至2008年总数约300余人,持续攀升到2011年的4500人。
是什么促使大学生创业人数不断增加?
据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创业解决就业;二是我市及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可得到来自多方面的有力支持。
例如,我市正大力建设以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基地,其规模到2015年将达100个,基地对孵化企业场租实行减免。
再如,2011年我市继续放宽了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借款期由1年放宽到2年,担保基金投放比例从1∶5提高到1∶10,个人贷款额度从不超过8万-1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15万元。
此外,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
成功者寥寥
大学生创业领域多为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率不足1%
创业者人数上升,成功率如何?
对此,重庆大学团委副书记吴昊直言: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却不那么美好。
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有一些明显优势,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弱项。
例如,他们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热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为一些风险投资人所看重。但是,大学生比较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提出的创业计划实用性较弱。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事实上,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足1%,第一次通常都以失败告终。”
来自市教委的数据显示,我市2012年高校毕业生中截至6月30日共有1923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3%。我市一位常年从事高校大学生就业引导的老师透露,重庆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总体情况与全国差别不大,学生创业热情虽高,但成功者少。
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大学生创业领域主要是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行业,他们通常会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做出决定。一般情况下,选择前者的更多是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这类综合院校学生,选择后者的则主要来自川美这类专业学院。
三大“败点”
把创业与生意划等号,意识和经验不足、规划缺乏可操作性是主要绊脚石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是创业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资金并非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重大一位常年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就认为,从理论上讲,90%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创业梦。
他认为,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多会选择启动资金需求小、初创成本低的领域,如网上商店、服装设计和小商品零售等;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共同出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减轻个体负担;第三,学校和社会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
那么,大学生创业的“败点”究竟在哪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三个原因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绊脚石。
其一,把创业与做生意划等号。西南大学一位从事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的老师说:“大学生创业有一个明显问题,他们的创业意识不到位,易把创业和做生意划等号。”
专家认为,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摆正心态,创业要看重过程,而非结果。把创业和做生意划等号,易让自己急功近利,甚至“拍脑袋”创业,创业之初不要看不上小项目,不能动辄就谈能否赚钱。
其二,社会经验不足。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大学生长期在校园生活,对社会不了解,对社会人际交往技巧也不熟悉,常常会在创业时出现沟通困难,导致处处碰壁。
专家认为,高校应提供更多创业指导课程,有志创业的学生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会交往特点和技巧,并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三,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创业大学生能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更缺好的创业指导。不少创业的大学生对怎样开始创业,从何入手,创业应具备什么条件都不甚了解。
专家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应对创业规划有精细思考和整体计划,可以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否则一旦遇到问题就可能会措手不及,导致创业走向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