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每月的低保金外,这次还额外领到了救命钱,党和政府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6月14日,南川区的低保对象、患有血管母细胞瘤的19岁女孩魏彬婕从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领到了5万元临时救助款,成为重庆市建立的困难群众多层次救助网络的受益者。
72人领到临时救助金226万元
为解决困难群众出现的临时困难,2011年9月1日,重庆市成立了社会救助基金会,至今,共有197人申请救助。截至目前,按照申请—申报—审核—评审—审批—支付的程序,基金会共对72人实施了救助,救助金总额226万元。
这72人中,有的患重大疾病,有的遭受车祸和意外伤害,有的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家庭财产遭受特别严重损失。
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双联动”
作为给困难群众生活“兜底”的一道防线,2008年以来,重庆市城乡低保历经3次调标,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2007年底的每月每人178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每人303元,增长70.22%;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2008年初的每月每人66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每人162元,增长145.45%。从补差水平看,2012年3月全市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223元,全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102元,分别比2008年初增长64%和292%。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重庆市还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确保重庆市城乡低保保障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困难群众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到25%
在医疗救助方面,重庆市已逐步形成“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与社会援助、群众互助相联动,困难群众小病即治、大病能救、病后可助”的医疗救助体系。
据市民政局统计,2011年,全市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达365.55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4亿多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36%,困难群众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到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