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重庆,艳阳高照。
两江工业开发区鱼复工业园内,崭新的厂房整齐排列,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在一条大道旁,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旗下最大的全球摩擦材料基地,已经建成投产。该基地所在的这片区域,则被规划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两江国际汽车城。
距鱼复工业园10分钟车程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全球IT巨头宏碁正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最新配置的笔记本电脑。这些电脑将通过频繁飞往世界各地的大型货机,或经由俄罗斯、波兰到德国的货运班列,销往欧洲各地。
如今,在重庆主城北部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这样的工厂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正谋划着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像当年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的吸引力令人难以抗拒。
“内陆开放的‘试验田’”、“发展转型的‘新载体’”、“西部开发的‘核心区’”、“重庆发展的‘增长极’”……前来这里探访奇迹的国内外媒体,喜欢用这样的词汇形容他们眼前的这片热土。
开放核心
探寻内陆发展新路径
两江新区设立于2010年6月18日。
这一年,西部大开发刚刚跨入第二个10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差距,仍然被人们广泛关注。东西部在开放程度、思维方式、发展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被认为是产生差距的根源。
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开放核心去推动,去引领。肩负着“314”总体部署重任,以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为奋斗目标的重庆,再次承担起了这项神圣的国家使命。两江新区,则成为完成这项使命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当年上海浦东之于长三角、天津滨海之于渤海湾,两江新区如今扮演着区域开发开放探索者、领跑者的角色。
不过,地处内陆的两江新区“不沿海、不沿边”,并没有浦东、滨海那样天然的地理优势,如何突破区位短板,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创意。
按如今学界公认的一种观点,以2008年为界,之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源自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此之后,由于金融危机对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海外市场的巨大冲击,加之人民币升值、沿海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日益高企,以外需为导向的传统开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再是“万应良药”。
对两江新区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的开放开发“试验田”来说,除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汇聚全球先进要素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外,因应时势,瞄准已经启动并迅速增长的内需市场,是必做且必须做好的一道考题。
两江人鼓足信心,开始探寻一条迥异于浦东、滨海的开放开发之路,一条属于自己的以内需为主导的新路径。
遵照国务院对新区的五大功能定位,两江新区提出着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性产业,低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文化、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三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形成“一心四带八基地”的战略产业空间布局。
同时,按照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定位,两江新区还规划设计了区域性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多重身份”,在产业培育、产业研发、产业调整、产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为西部经济转型服务,与西部其他地区形成梯度分工、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两江速度 领跑重庆开放急行军
在两江新区管委会大楼门口,有一尊红色的奔马雕塑——奔腾的骏马,正是两年来两江新区加快建设、开发的真实写照。
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处内陆的两江新区底子薄、起点低,要实现“工业产值达1万亿,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目标,不快马加鞭,一切便将沦为空谈。
开放新区,基础设施率先急行军。
一道道沟渠,两三天被填满;一座座山坡,四五天被铲平。
龙兴工业园,一条近两公里长的“寨子路”,从征地到建成仅花了40多天时间;鱼复工业园,为园区项目供电的110千伏变电站,提前40天完成安装调试;水土高新园,40天推平荒山7500亩;悦来会展城,保障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悦来水厂,仅花10个月时间就建成投用……
两江新区要成为西部“领跑者”,必须从一开始就拿出最吸引人的优势,让全球资本迅速落地。
和浦东、滨海一样的先行先试权,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重庆独有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以及“五低”要素成本……这一切,让两江新区的招商引资,从一开始就奔驰在了快车道。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两江新区累计签订正式合同项目665个,合同投资总额3521亿元,已实际利用资金1730亿元;吸引了108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占全市的1/2。
既要快,又要好。在引进项目时,两江新区一向择优而取。
遵循科学的产业规划,两江新区不仅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对一般产业类项目入驻,也要按照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不低于5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不低于100亿元的“苛刻”要求进行了筛选。
两年来,两江新区婉拒了上千个有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目前已引入的13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平均用地251.9亩,平均投入强度682万元/亩,平均产出强度达到了928.8万元/亩。
让我们来看看两江新区百里挑一的“巨人精英”:
两江国际汽车城,占地1万亩,产业布局涵盖汽车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新能源等,到2020年,综合产值预计达1500亿元。 以宏碁、和硕、仁宝、纬创等世界IT巨头牵手形成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笔电产业链,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一起,打造年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的近1/3。
两江新区还抢抓机遇、抢占高端,布局新兴产业。投资1.5亿美元的太平洋电信数据中心在水土工业园动工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联通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数据中心项目相继落地或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合同投资额达150亿元。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强势起步,最终将发展成至少拥有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成为全球性数据开发处理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也在新区迅速发展。目前,江北嘴已引进金融城、光华时代、国金中心等10个项目,今后5年更将成为上百个金融机构总部云集,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体系集聚之地。
创新要素也开始汇聚。陈清泉院士等10个院士专家团队,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Barry Sharpless教授率领的国际生物医药顶级研发团队,均已进驻两江新区。新区正一路疾行,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的创新中心。
(小标)制度创新 书写新区开放开发新范例
地处内陆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横跨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不同于浦东、滨海,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从成立起就没有一个可供复制的模本。
各行政区能不能步调一致,快速行动,形成合力?在分配利益时,各行政区能不能舍小顾大,服从集体?
为迅速进入角色,两江新区采用“1+3”管理模式,成立管委会,分别与3个行政区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共同开发纳入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的土地。
这种以资本为纽带,职责共担、利益均沾的开发管理体制,在形成最大合力的同时,也把“摩擦系数”降到了最低。
如进入新区的项目,一律遵照新区各大板块既定的产业规划定位布局安排。云计算项目,安排在北碚水土;金融项目,安排在江北嘴;汽车项目,安排在鱼复工业园……“规矩”既定,相互挤兑挖墙脚的事情,从未在新区发生——对内,是步调统一、加速发展;对外,则是主动服务,辐射周边。
今年5月20日,两江新区与四川达州市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规划、产业、人力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前,两江新区援建的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地处三峡库区的万州基本完工;与贵州铜仁地区的合作,也正深入推进……
两江新区肩负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重任,不仅要当好“领头羊”,还要做好“服务生”。
除了保税港区、重庆机场等已具备的带动平台,两江新区在产业辐射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区布局电子信息产业,打造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除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外,主动引导众多零部件商在周边区县布点生产。
随着新区建设逐步成型,其向周边延伸产业链条的条件将越来越成熟,在金融、贸易、会展、信息、物流等方面联动发展的能量将越来越强劲。
新区的开发速度,还需要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有38万农民需要拆迁。面对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诉求,两江新区创新安置房建设理念,按照“一改六好”的思路打造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安置房。在开发时给予当地居民种种福利,也是新区按“一半城市、一半产业”思路,为新区集聚人气的一项创新。
(小标)建设攻坚 “虎狼之师”铸就两江精神
在两江新区不少工业园区办公楼内,经常能看到“猛虎奖”、“智狼奖”之类的奖状。“猛虎”,折射的是两江人拼搏奉献的精神;“智狼”,则是形容两江人锐意进取的态度。
穆军,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去年12月因工作强度太大、说话太多长了声带息肉,不得不入院手术。
术后,穆军立即回到岗位。暂时不能说话,她就随身携带一块小黑板,一笔一画地写。
别人问她何必如此,她的回答是:赶上建设两江新区,对个人是机遇,对国家是责任。
陈建伟,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0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果敢刚毅的军人品质,也为两江新区的建设团队注入了雷厉风行的特质。
在陈建伟的带领下,两江集团只用1天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只用1个月就完成了内部机构设置,并编制出台了工程建设、财务审批、征地管理等各类重大制度。集团成立18天,便完成融资180亿元;成立1个月后,完成融资额已达300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集团成立10天之内,便完成了22.2万亩土地储备证的办理,为新区下一步的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两江新区的建设队伍,陈建伟有个形象的比喻——“虎狼之师”。“猛虎奖”,便是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对专项工作推进势如猛虎的单位的嘉奖。
成功=汗水+智慧。除了汗水,还需开动脑筋,紧跟全球产业潮流。
2011年4月6日,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在水土高新园破土动工。开工仪式上,“离岸云”的第一个加盟商——太平洋电信总裁陈高峰透露,一次偶然机会,陈高峰在两江新区的公务车上发现了一些云计算专业书籍,更让他意外的是,两江新区一位学发动机出身的部门负责人,不但通晓云计算知识,而且对航空、轨道等高端产业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一切,打动了陈高峰和他的团队,于是,他们果断决策,进驻两江新区加盟造“云”。
数十万两江建设者夙兴夜寐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高度关注,两江新区也因此被列为全国首个区域性劳动示范性竞赛区。两年来,陈建伟、彭渝西等5位新区建设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江建管局、北部新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还有8个基层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
他们,就是两江精神的最好体现。
(小标)搏浪望远 巧手描绘明日好风景
在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将满两周年之际,一本厚达数百页的“光电产业园专项发展规划”,放到了蔡家组团党政办主任辛军的办公桌上。
规划图上,在蔡家组团同兴工业园的原址以北,一个4.2平方公里的崭新区块,被红色填充。“这里就是光电产业园,一个4000亿元级的庞然大物。”指着规划图,辛军十分激动。
在蔡家组团的规划中,光电产业园将成为“大榕树”式格局。即以LED产业和光电信息IT产业为“两大枝干”,以光电元器件、光伏电子等“枝蔓”拓展延伸产业集群,通过打造新兴产业链条,改变产业结构与市场格局。
像蔡家这样的产业“大榕树”,在两江新区还有很多。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调整,两江新区战略布局基本完成,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本奠定。目前,两江新区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两江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及15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两江国际汽车城、中韩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等近100平方公里区域控制性详规方案基本敲定,最初的“6+3”核心产业定位已经优化,新的九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出炉”。 按照规划,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低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文化、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这九大支柱产业,2020年将实现16500亿元产值,相当于现在重庆工业产值的1.5倍左右,“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将随之完成。
目前,两江新区正加快推进这九大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11年的七大基础设施攻坚战到2012年的三个“百日会战”,以基础设施攻坚为代表的两江大开发,正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为新区建设成为500万人口、50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现代城市,提供坚强的交通物流支撑。
7年前,浦东新区发力,长三角超越珠三角,成为国内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
5年前,滨海新区“破题”,环渤海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迅猛,超越珠三角,成为长三角之后的全国第二大经济区。
乘着国家改革开放浩荡东风,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铿锵节拍,重庆两江新区,在未来的5年、10年,将绘出何等亮丽风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