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15年来,重庆科技发展变化惊人!”作为重庆市一名辛勤耕耘了30余年的老科技工作者,杨民宪深有感触。
这,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
2011年,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3.69%,增幅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其中,全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全国第一,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为32039件和15525件;而在199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第六,专利申请和授权仅有952件和339件。
直辖以来,重庆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创新能力,科技铸造的强大引擎让经济实现了加速腾飞。
转制盘活科技资源
科研院所逐渐蝶变
直辖让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市科研院所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研发成果产业化难等问题,发展缓慢,没有太多创新活力。于是,重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院所转制热潮,开启了科研院所服务经济发展搞科研的新篇章。
作为在渝的中央院所,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走出了自己的企业化道路,成为国内钢铁设计生产的佼佼者,去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与此同时,市属科研院所也在转制中慢慢地蝶变。2002年,重庆钢铁研究所成功转制成科技型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7500万元。“在转制以前,还不到1000万元。”公司总经理程健对此感触颇多。
另外,通过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科研院所,诞生了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大院大所,让多年来科研院所“多、散、弱”的难题得到破解,也催生了一个个科研巨头。
2011年6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正式揭牌,这更是弥补了重庆没有中科院分支机构的“缺陷”,壮大了重庆科研军团的实力。
“目前,全市共有98家科研院所,其中大部分在直辖尤其是转制之后,其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市科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王洪明说。
科技“牵手”金融
过百亿风投让微企受益
风险投资,对于直辖之初的重庆人而言,还是一个略显陌生的新词。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早在1992年就已成立,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专业性风投机构之一,它预示着重庆科技金融发展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却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
科技“牵手”金融,可以帮助那些受困于资金短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解渴”。然而,“在2000年以前,活跃在重庆的风投资本还不足2000万元,真正得到风投支持的企业不到10家。”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江甫回忆道。
经过多方努力,从2005年开始,风险投资逐渐受到关注。
2008年,市政府出资10亿元,正式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母”基金方式,选择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合作组建创投基金,目前已签约组建18只子基金,初步形成55亿元的创投资金规模,引导基金以1:4的杠杆效应“撬动”了近45亿元的社会资本。
在此影响之下,重庆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显现出了勃勃生机。
“如今,活跃在重庆的风投资本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得到风投支持的企业也有近200家。”尤江甫兴奋地说。
近年来,随着“投、保、贷、补、扶”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发展不断彰显出新的活力。为此,我市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7个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科技金融试点省市之一,也是西部惟一的省市。
以项目“瞄准”产业
老工业基地有了新出路
直辖以来,通过科技项目的牵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
比如在2006年,我市建立了由“重大专项+基本计划”组成的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启动实施了17个重大专项,每个专项资助1000万元,从而培育了风力发电、特种船舶、新型医疗器械等一批新兴产业。
2009年9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个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给出了财政科技投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及重点新产品退税等多项“高含金量”政策。通过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重点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项目攻关,让许多新产品都打上“重庆创造”的烙印。
如今,我市按照重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区县、产业、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选取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工业机器人、LED产业等55个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科技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铸造了强大的发展引擎,助推了经济转型发展,重庆已开始展翅高飞。”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委主任钟志华说。
引进创新+自我创新
全球科技资源在渝循环
4月15日,第十届中国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圆满落幕。
直辖以来举办的十届高交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形成了“西部大开发的科技盛会”、“军民两用技术的交易平台”等独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平台。
1999年的首届高交会,展示项目仅2000余项,成交金额约50.43亿元;今年的第十届高交会,展示项目增至3.5万项,成交金额也大幅增长到911.82亿元。
“一大批国内外项目通过高交会与我市企业积极对接,目前已经在我市实现了产业化。”市科委副主任、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牟小云说,直辖15年的发展,重庆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在全球进行着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说高交会是把众多先进技术引到重庆,那么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则让更多国内外的研发机构来重庆“安家”。
2009年和2011年举办的两届重庆行动,累计吸引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家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参加,不仅让1251项境外先进技术来渝,还引进了72个境外知名研发机构。
重庆,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科技资源的“聚宝盆”。资源的聚集,也让创新逐步成为重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