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文化是重庆的宝贵资源,它让重庆影响力走向世界,应当加倍珍惜和重视。”6月5日,在重庆大学举行的“重庆史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抗战让重庆登上了世界舞台,今天的城市发展,要打开这张影响广泛的文化牌。
谢放说,近代重庆真正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重庆才基本打开了西南地区发展的大门。1890年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20个对外通商口岸。“那时候重庆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仅仅辐射西南地区。”
“真正使重庆被世界熟识、影响力大增的,还是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文化。”谢放介绍,当时,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金融业、交通业、商业等得到了较大发展,基本上奠定了重庆现在的基本发展格局。
谢放举例说,从1938年春到1943年夏,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军民不畏强暴、顽强抵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敬佩。“当时在国际上,重庆的名气陡然上升,与伦敦、华盛顿、莫斯科齐名。”
“现在我身边的很多外国友人一提到抗战文化,就只知道重庆,但这还不够。重庆要保护好抗战遗存,让外国朋友可以实地触摸到那段历史。”谢放建议,重庆要多借鉴国外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有效措施,加大抗战文物保护力度,向世界展现波澜壮阔的城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