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市启动了规模浩大的“信息下乡”建设工程。
作为全国“信息下乡”首批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农村信息化建设围绕“四个一”(即一乡建一个信息站,一村建一个信息点,一乡建一个信息库,一村建一个农副特产品信息栏目)的目标,借力大学生村官工程,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让“信息下乡”服务三农。
三年时间里,“信息高速路”已经通达重庆的每一个乡村,重庆农村的致富之途由此变得更加平坦,乡镇办公变得更加简便快捷,农家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覆盖每一个村落
“信息下乡”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朋友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同一张通信网络中自由便捷沟通,在同一张互联网上共享信息资源,“信息下乡”工程启动之初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承担“下乡任务”的重庆移动事先深入乡镇村、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中,进行了大面积的调研。结合农户的实际需求,重庆移动在2009年“量身”开发了农信通、政务易等一系列农村信息化应用产品,并在大足和忠县试点推进。
由于成效显著,当年大足县荣获“2009年度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先地区”奖,这一成功试点,也验证了以政务易为主的农信通产品满足并适合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2010年,重庆移动与万州、涪陵、黔江、江津等13个区县政府签订了《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以其技术力量为这些区县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2011年,重庆移动又和全市所有的涉农区县全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所有行政村政务易(信息机)的应用覆盖,针对每个乡镇信息库,每个行政村都建立特色栏目并纳入乡镇信息库。
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的“信息下乡”建设历程,为重庆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首先是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有效指导,保证了“信息下乡”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是在企业层面上,重庆移动积极参与,保障了“信息下乡”工作有效落地。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分公司具体推进,并配备专人协助各乡镇(街道)及村(居)网络搭建、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辅助应用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重庆移动还编印了操作手册,在“信息下乡”的实施过程中深受欢迎;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收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然后寻求解决之道。
此外,信息下乡建设除了要有设施和应用产品,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信息员来推广。而遍布各基层政府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据介绍,早在“信息下乡”之初重庆移动就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可能保证每一个乡镇、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信息员,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培训,要求能熟练的登录和使用信息化产品,访问12582农信通网站,收集和发布涉农信息。
政务商务成本降低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重庆全市837个乡(镇)信息站、8655个行政村拥有了自己的信息点。
重庆乡镇政务也因信息化的实现而变得事半功倍。据悉,“信息下乡”圆满完成后,重庆的乡镇、行政村政务易(信息机)覆盖率达到100%,政务易使用人数超过6.5万余人次,使用功能次数近71万次,电话会议发起12.8万次,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使得乡镇政务的办公成本平均降低了50%。
另外,在整个“信息下乡”过程中,共发布政府简报331万条,收集民意2569条、基层党建心得共享9103篇。乡镇、行政村政务易录入通信录超过350万条,使得农民能够很方便地通过电话或网络查找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责任人的联系方式。
“信息下乡”对重庆农村商贸物流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而易见。统计数据显示,在工程建设的三年时间里,商贸信息化覆盖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共有619家,发布市场信息14.7万次,发布各种短信超过1300万条。
日前,历时三年“信息下乡”工程已完成验收。“信息下乡”,让信息高速公路遍布城乡,让广袤的农村地区居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世界是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