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重庆城究竟啥模样?恐怕许多市民都说不上来。不过这不要紧,由66岁画家陈德君历时十余载于近日完成的《古城重庆图》,就将十九世纪初的重庆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长12米、宽1.8米的巨幅长卷,将在上色、装裱后于今年年底公开展出。
画中重现九大会馆
日前,记者来到渝中区大溪沟静园小区陈德君家中,只见十余平方米的画室,被一块巨大画板占据了大半部分,身材魁梧、说话爽朗的陈德君侧着身子,从狭小的通道迎了出来。
陈德君小心翼翼捧出了《古城重庆图》,如同呵护婴孩一般。这是一幅绢画,徐徐展开,渝中半岛依次呈现出来:迎来送往的朝天门码头、地势渐涨的长安寺(现25中索道位置)、金碧辉煌的五福宫(现重庆妇产医院位置)、地势险要的鹅岭……城市街景、车水马龙,将记者带回了百年前的重庆城。
“在画中,有一些现在已消失的地方。”陈德君指着画说,原来都说八大会馆汇集在下半城,其实加上最后修的云贵公所,实际上重庆当时有九大会馆。当时朝天门、南纪门的接官厅等,这次全都在画上重现。
“你看,这里就是云贵公所。”陈德君指着解放西路一处建筑说,“该会所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云南、贵州商人所建,位于杏林中学南院,该公所面向长江,大门有石狮一对,共有三栋房子,房内饰有木刻浮雕,1988年修建新楼时,公所老房屋全部被拆。”
画中的“龙门浩月”礁石上,有一个用鹅卵石垒成的3尺高塔。陈德君说,这塔相当于现代的航标灯,洪水季节,塔尖就会露出江面,便于船工识别航道。
“此外,画里还藏了几十首古诗,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陈德君指着海棠溪一块岩石说,“你看,这就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题的诗。”记者拿着放大镜一瞧,上面果真用细小的字写着: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十余载绘制古城重庆
陈德君从小住在望龙门,擅长工笔画和国画,是渝中区首批工艺美术师,对重庆人文历史深有研究。
上世纪,重庆文物古迹经历两次大毁灭:一次是日本侵略者的大轰炸;一次是1949年“九·二”大火,将朝天门至小什字一带的古建筑焚毁。
“如果我们不去记载历史的话,后人恐怕更不晓得了!”1992年,陈德君决定创作一幅融历史、考古、文化、山水为一体的长卷。
如何找回历史本来面目?陈德君并未急于创作,而是四处收集资料和素材,并从全国各地收集来数千张历史照片,同时拜访专家学者,探寻百年前的重庆风貌。
直到2002年,陈德君才开始下笔,以清代重庆地图和光绪末期刘子如绘制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为依据,历时3年,绘制了一幅长3米、高1.5米的“古城重庆全景图”素描图,从朝天门到佛图关,489条街道、40多座牌坊都清晰可见。2007年,陈德君以此画为蓝本,准备再画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重庆城长卷。
为了找到更大的画布,陈德君颇费一番周折,他打算用宣纸拼接,结果发现不但不美观,还不易保存。后来有朋友去北京出差,替他买回一块长12米、宽1.8米的绢布。
陈德君如获至宝。但要在这么大的绢布上作画,难度可想而知。他先用宣纸,一个场景一个建筑打草稿,练熟后再画在绢布上,经9次修改后,《古城重庆图》最终完成。
“放眼望去,近处是南岸一带,渝中半岛居中,依次是江北,歌乐山、缙云山、华蓥山为重庆城屏障,长江嘉陵江交汇,真的是天生重庆。”陈德君看着画、叉着腰兴奋地说道。
朝天门是重庆首条饮食街
画中有多少建筑、多少人物?陈德君自己也数不清,“但我把百年前重庆的民风民俗和当时的重大事件都画了上去。”
陈德君经过考证,在朝天门一带画了大量当时的生活场景:八字先生、叫花子、江上龙舟竞赛、草台川戏、上刀山、玩木偶……
“朝天门还是重庆最早的饮食一条街。”陈德君指着画上一处江滩告诉记者,当时江水退去后,露出一大块河滩出来,汇集了商家、船运、杂耍和美食,吃的东西很多。
当时码头上聚集着船工和力夫,低廉食品最受欢迎。有一种吃法,就是把十二种动物的肉煮成大杂烩,名叫“十二象”,论碗卖,顾客走拢就吃,不耽搁时间,卖得很好。还有一种叫“闹龙宫”,是利用餐馆职工收集的珍肴残余,加上白菜煮一大锅,有油水,好下饭,也不乏顾客青睐。
除了记录普通人生活外,画中还再现了当时重大事件:既有鹿篙琉璃于巴拿马世博会夺冠的庆典,也有西南规模最大民间运输行业-麻乡约货运大帮运货场景,还有清代著名的天顺祥票号,再现了重庆开埠时的繁华……
幕后故事
花1年多寻文星阁原照
在此之前,重庆曾发现3张古城地图,这些地图仅简单标明了各个街巷、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名称,古建筑模样无从得知。
据介绍,江西会馆旁有个文星阁,解放前毁于战火,在《重庆府治全图》中,标注了文星阁位置和层高。
文星阁到底啥模样?陈德君查阅大量史料,一无所获,最后花了1年多时间,费尽心血才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西南建筑图书,从中发现了一张文星阁照片,系一位外国领事于清末拍摄的。
陈德君说:“文星阁很漂亮,塔式建筑,层高5楼,比成都望江楼还要高,这还是第一次在画上呈现出来。”
画室安装9盏大灯作画
在陈德君狭小的画室里,记者发现屋内竟安装了9盏大灯。陈德君解释说,为了避免被打扰,他平时经常将门窗紧闭,开灯绘画。
妻子何修英说,为了这幅画,老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退休金也全用在了画这幅画上。每天早上7点多钟,陈德君就起床进入画室,一画就10个小时。即使在夏季高温天里,他也在伏案作画,没有休息过。
“老陈本来就有糖尿病,医生都劝他不要太劳累,可他为了画,偏不听。”何修英带着责怪的语气说:“这两天,老陈为画上色,每天要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钟,血糖又升高,家人们都很担心,但他依然说没事。”
专家评价
《古城重庆图》填补了
重庆绘画史上的空白
陈德君创作《古城重庆图》,得到不少文史专家、画家关注。著名历史学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曾多次观看陈德君的画。他告诉记者,陈德君创作这幅画,对每条街景、每个建筑都进行仔细考证,查阅了大量史料,再如实地将其再现出来。这幅画体现了重庆厚重的历史,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著名画家、重庆文史馆馆员武辉夏说,好友陈德君画这幅画,光投入无回报,坚持十余年,真的不容易。此画则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出清末民初的重庆古城风貌,犹如一幅重庆的“清明上河图”,填补了重庆绘画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