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元级生物医药基地怎么建 诺贝尔奖专家团队献计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2-04-25 13:11
“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要打造占地10平方公里、年产值5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样一个庞大的基地怎么建?4月24日,记者采访刚刚进驻两江新区的国际生物医药顶级研发团队。
K.Barry Sharpless:
科研,就是在跟细菌、病毒赛跑
K.Barry Sharpless教授194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一直致力于不对称氧化催化反应的研究工作,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面对采访,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高兴,他用浓重的美式英语和幽默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对重庆、对生物医药的看法。
K.Barry Sharpless教授表示,生物科学发展有不同的方法,过去的研究方法也许还有用,但是当前药物研究出现趋同现象,药物产品缺乏竞争力,创新势在必行。他认为,科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是在跟细菌、病毒赛跑,有可能一辈子没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一旦在这个领域做出成果,其贡献是很大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计划,提供不同的信息,让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聚集在一起,才可能碰撞出火花,研究出有用的科学成果。“像做化学实验一样,不能重复过去的错误。重庆有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做新药,不走旧路,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他说。
K.C.Nicolaou:
发展医药生物产业,学术氛围极其重要
K.C.Nicolaou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强调,从医药生物产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学术氛围是极其重要的。重庆要尽快提高大学的研发水平,吸引一批有经验的科学家,提升竞争力。同时,通过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先进科研成果、大型企业,通过带动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集聚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Lee E.Babiss:
将力邀更多企业、机构加入两江新区
Lee E.Babiss博士曾在200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他对重庆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并十分看好两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将把在北京、上海的成功经验复制到重庆,并尽力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加入到两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团队。
他建议,两江新区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筛选出合适的药物产品。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跨国机构、本土培训机构、留学生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