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临近,翻印、再版民国时期童书再掀高潮。古朴的简体版《民国幼稚园老课本》、繁体版《儿童文学读本》……19日,记者在我市一些书店发现,一册册精美的、重新包装的民国儿童类图书集体亮相,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
看上去很美
记者发现,新出版的这批民国童书与去年出版的民国课本、民国作文类似的是,都选择了仿牛皮纸的封面,书中大量引用了老版图书的手绘插图和文字,营造了怀旧的效果。不同的是,新版的民国童书中包含不少繁体字。特别是一套两本的《幼童文库出版七十七周年纪念版》,每一页内容干脆都是原书的直接翻印,就连阅读顺序都是自右向左翻阅。
同时,本次出版的民国童书内容庞大,既有童话、儿歌、小剧本等儿童文学作品,也有类似动物图鉴之类的自然常识介绍。书中引用的不少故事,今天的孩子其实并不陌生。比如翻印自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的《儿童文学读本》中,就有《愚公移山》、《曹冲称象》等作品;而外国著名童话《三只小猪》,则被收录在了《幼童文库》中。
跟风还是文化保护?
据悉,点燃此次民国童书热潮的,是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在该社社长俞晓群看来,这并不是对去年民国童书热的简单跟风。
“民国老课本、老作文并不是民国童书的主流,真正高品质的民国童书,包括文库、套书、绘本等,当代人已经很少见到了。”俞晓群解释,由于民国童书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大部分书籍就连专业研究者也从未见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民国童书另有一番保护文化的意义。
“去年《民国小学生作文》、《民国模范作文》等图书出来后,确实在学校、知识界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教授熊辉分析道,“时过境迁,再回头看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但是,从研究者角度来看,从文化积淀的角度来说,民国童书是值得赞美的。”
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阅读
如今,五花八门的儿童读物不胜枚举,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重新面世的民国童书,是否有阅读的价值?
重庆出版社原副编审、儿童文学家蒲华清认为,“民国童书首先力倡‘幼者本位’,即提倡孩子们回到他们自己的社会里去;突出做人的观念,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和正面价值观,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他指出,从这一点来说,民国童书永远都不过时。
不过,民国童书中的一些内容,未必适合今天的孩子阅读。有家长就发现,一些民国童书中讲述的故事,涉及生死轮回等迷信内容,大人看了都不禁有些毛骨悚然,更别提让孩子去读了。对此,市作协副主席余德庄指出,任何图书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民国童书,去伪存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微妙,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