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不再“躲猫猫”了,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注明通用名称。4月20日起,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正式实施,市卫生监督局提醒,在购买食品时,市民不妨先看一看食品标签。
食品添加剂要用通用名
所谓预包装食品,即有包装的食品,食品标签就是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生产日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
“这些都可以在食品外包装上看到,”市卫生监督局食品标准处处长郑华民说,但相当部分食品标签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的情形,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影响消费者选购食品。
郑华民说,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食品若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必须标示其通用名称。他举例说,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估计99%的人都不知道,但一提到“塑化剂”,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就能清楚了解是哪种添加剂、有何作用,非常通俗易懂。”
但包装上也不得标注具有保健作用、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等内容,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这主要是防止一些企业为提高销量而欺骗消费者”。
增加了致敏物质提醒
要是你对虾、坚果等物质过敏,那在购买食品前,一定要看食品标签。郑华民说,新《通则》中,增加了致敏物质这一项。
新《通则》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列出了8类致敏物质: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等);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此外,新《通则》规定,食品包装一律不再标注保存期和最佳食(饮)用期,统一标注保质期。
郑华民说,企业在4月20日后生产出来的食品,标签就必须按照新标准来执行,相关部门也将开展监督检查,如果发现企业未执行新标签规定,将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查处。
不过,在实施日期之前生产的使用旧版标签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