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五年培养技能人才100余万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左右、月收入1800元以上、去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达到6.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我市,职业教育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人才支撑的同时,也成为不少学子及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然而,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仍有较大差距。“重普教,轻职教”观念流行、“双师型”教师偏少、实训基地缺乏、多头分散的管理、高就业率与高流失率并重等五大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现象:“重普教,轻职教”观念流行
影响:招生难,管理也难
中考过后,初中毕业生呈现分流:上了普高线的,顺利进入高中;没有考上的,少部分找关系,交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后继续高中学业;大多数人则被中职学校挖走。
巫山职教中心副校长谭昌藩说,虽然这几年读职教的学生数量在增多,但由于中职实行的是“无门槛”式招生,要从每年的新生中找出一两个分数上了普高线的“那还真不容易。”
位于江津的重庆工商学校,虽然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学校每年招的一两千名新生,几乎都是江津本地以及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挖来的中考落榜生。
高职学校招生的境况也差不多。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黄永铭说,每年高考,高职院校的志愿填报总是放在最后,这也就意味着,读高职的学生基本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然而,就算是发出了录取通知书,近1/3的学生也宁愿回学校补习再读一年,也不愿来读高职。
校长们普遍认为,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
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多个城市调查后发现,65%的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77%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66%的家长表示即使孩子没有被普通高校录取,也不愿意被调剂到高等职业学校就读。
这样的生源状况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永川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金露表示,当前职业教育不仅招生难,管理也难。“到职校读书的,农村学生多,城市学生少。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或纪律约束性较差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难以管理。”
位于九龙坡白市驿的重庆农业学校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打架斗殴、翻出校门去上网等现象成为学校管理中最为头疼的问题。
现象:“双师型”教师偏少
影响:专业课教学“捉襟见肘”
巫山职教中心和彭水职教中心虽然都地处“两翼”贫困地区,但由于近年来当地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校园环境、学生实训设备等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观。不过,谈及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两所学校负责人均表示:“因师资不足,日常专业课教学显得‘捉襟见肘’。”
巫山职教中心正在争创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不过,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数量比例只有65%,远远无法达到国家90%的标准。
该校副校长谭昌藩说,国家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像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
“符合‘双师型’要求的,往往是曾经在企业待过的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谭昌藩说,但中职学校对这类“能工巧匠”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
“能工巧匠”为什么不愿意来?彭水职教中心校长邵瑞明解释说,以一名汽车专业高级技师为例,他在汽车4S店工作,月薪至少是四五千元,高的还可以达到七八千元。职业学校虽然能提供编制,但按照全市实行的教师绩效工资,一个月下来收入只有3000多元。“即使退而求其次,招专业对口的本科生也很难,往往只能招到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专科生。”
目前,彭水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只有20%。而这样的比例在“两翼”地区的职业学校中比较普遍。
市教委职成教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1万人(含兼职教师),师生比为1∶25,离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出的师生比要达到1∶20还有差距;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1万人,师生比1∶18,刚刚达到国家规定。总体来说,中等、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偏少的问题较为突出。
现象:专业设置雷同、实训基地缺乏
影响:校企双方合作难
“近年来,重庆职业教育发展很快,职业学校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设置雷同太多,同质化严重。”永川职教中心校长凌基银感慨地说,这几年,随着我市建设笔记本电脑基地,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计算机等专业成了热门,很多学校于是一窝蜂设置上述专业,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说,彼此之间还形成恶性竞争。
凌基银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初,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显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仍不强,五成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
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市大部分职业学校,几乎都设有电子、机械、计算机信息等几大热门专业,而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开设的学校比较少。
市总工会去年的调查表明,我市企业职工中,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初级工占27.2%,中级工占45.6%,高级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7.6%。
“许多职业学校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整,所开专业不少为成本小、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市教委职成教处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导致我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重要原因。
彭水职教中心校长邵瑞明告诉记者,由于当前产教结合体制还不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走了很多弯路。
邵瑞明举例说,其所在学校先后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免税港区的三家大型笔电企业签订了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但由于这些企业同时也和其他学校签订了合作计划,因此,要求企业在学校办模拟生产车间完全成了一种奢望。“企业既不愿花这笔资金,也没有这个精力。”
“我们只有派出老师到企业去学习,回来后建一个简单的模拟生产线。”邵瑞明说,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企业以后,要真正熟悉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还要花费不少的精力。
现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影响:同为职校,因管理部门不同,
享受的政策也不一样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块“短板”。
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按类型可分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前三类主管单位是教育部门,后一类主管单位是劳动部门。在我市,除市教委管辖的236所中职学校和37所高职院校之外,还有72所技工学校隶属市劳保部门管理。
管理部门不同,享受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学校的级别不同,政府拨付经费的标准不同,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不同,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登记、身份和待遇都不同。
南岸区一所职业学校的校长感慨地说,由于部门分割,近年来中央增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助学资金等,在层层下拨中,都要分“教育”、“劳动”两个部分,连学生的电子学籍注册系统,两个部门都要分别建立,造成重复办学严重,而地方政府“整合的难度很大”。
职业教育应统一管理的意见,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多次提及,但一直未能实现。
现象:薪酬起点低,与农民工没两样
影响:高就业率与高流失率并重
根据市教委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7%左右,远高于同期的本科、硕士生。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职教学生进入企业后薪酬起点较低,导致人员流失严重,呈现高就业率与高流失率并重的特点。
中华职业网去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职教毕业生就业后的流失率很高,尤其是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技术开发三个行业,员工平均流失率高达28.9%。而且,教育部抽查发现,职教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有近1/4的学生起薪不足1000元。
永川职教基地一所职业学校就业处的老师向记者透露,虽然学校的学生每年都不愁就业,甚至供不应求,但他常常收到学生跳槽的信息。“有学生说,进去以后当最基本的流水线工人,和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没有两样,感觉三年职校白读了。”
经记者调查得知,就业之后,职校毕业生流失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就业目标同企业需求之间有差距;进入企业后,发展与上升的空间有限;技能掌握相对单一,缺乏管理及相关经验,不适应企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还有部分学生向记者反映,很多企业还存在用工不规范问题,某些企业用工时间超过一天12个小时。而劳动报酬、用工保障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职教生流失现象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