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 过去二十年来,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了26%,但毛利族癌症患者较其他少数民族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奥塔哥大学驻惠灵顿的公共健康院系研究人员发现, 自1991年以来,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在几十年间已经下降了26%。
尽管毛利族和非毛利族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均有所改善,但同期毛利人的超额死亡率仍高出约29%。超额死亡率的数据是基于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和收入水平超过预期死亡率之上的患者进行的统计。
专门从事医疗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教授托尼•布莱克利( Tony Blakely)说,死亡率下降是一个好现象,反映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改善。他说,缩小毛利人存活率的差距对于卫生部门而言是一个挑战。
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存活率也会造成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处于倒数第三位的癌症患者的超额死亡率较高收入者的死亡率平均高出12%。也有统计学显着的趋势是低收入人群之间的速度慢于高收入的人,这样的差距是开放每十年约9%。为减少
存活率整体的因素包括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改善、药物效用更大、照顾周全等。
癌症成活率提高的病例包括乳腺癌(确诊者死亡率每十年减少五成二)、白血病(六成)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四成四)。其它癌症如肺癌和胰腺癌的改善情况并不大。
研究人员研究了1991年至2004年确诊的癌症患者涉及的21种不同种类的癌症,结果显示,至2006年年底才显有死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