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你身边不起眼的一块“铁坨坨”、一张泛黄的设计图纸,可能就是见证重庆工业史的宝贝。21日,记者从重庆工业博物馆文物及展品征集工作会上了解到,即日起,我市将开辟工业文物征集、捐献渠道。同时,备受关注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也拟定年内开建,预计总建筑面积将达50万平方米,规模将超过三峡博物馆,成为我市最大的公共博物馆。
较多工业文物散落民间
据了解,此次征集的文物,均为记录重庆工业发展6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实物,以此作为展品在博物馆展出。
这6个历史阶段分别为:起步时期(1890-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民经济恢复巩固时期(1949-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1964-1984年);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7年);直辖时期(1997年至今)。
重庆工业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征集的内容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生产产品、文献资料、音像资料、专利技术资料、生产工艺、商标广告、生产生活用具等具有标志和典型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品。
有意思的是,连记录老厂生活的老电影、老唱片、老图片,也纳入了征集视野。此外,文物征集的范围也辐射到西南地区,而不仅仅是重庆。
“除了老牌的国有厂矿,我们也呼吁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毕竟很多有价值的工业文物,散落在民间。”重庆工业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人何智亚说道。
大量工业文物被当作废物处理
有专家向记者坦言,目前,我市工业遗产、文物,消失速度很快。由于从未进行过全方位普查,家底并不清楚,因此这个数据难以量化。
他举例,位于沙坪坝磁器口的一处老厂倒闭,清理资产时才发现,这座工厂竟然拥有上百年历史,其中或有大量工业文物被当做废品处理。
当这位专家询问厂方时,厂方竟轻描淡写地回答,“你早点不说,卖了好几大坨。”
其实,还有不少工业文物,在其价值并没有得到评估前,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历史上,重庆是西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1891年,重庆有了近代第一家工厂——位于南岸王家沱的森昌泰火柴厂;1905年,重庆第一家机械制造厂落户南岸铜元局。
抗战时期,重庆也兴起了大批工业企业,如建设集团,重棉三厂等,这些企业见证了重庆以及整个西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是城市的记忆,也是重庆独特文化的元素。
如今,森昌泰火柴厂、重庆通用机器厂、重庆第三钢铁厂以及化龙桥抗战工业园区等,都已不存在了。
面对诘问,不少企业代表也感觉很冤,“对企业来说,不能投入生产,技术落后的机器就要淘汰,如何评估文物价值,仅仅靠企业自身很难判断。”
戏剧化的是,前不久,就在重庆工业博物馆筹备组发函给重钢集团,表明需要保留历史价值颇高、气势宏伟的五号炼钢高炉时,该处地段仍在几天前挂牌售出,5号炼钢高炉可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据悉,为了提升企业文物保护意识,市文广局正筹备企业人员文物保护专题培训。同时,征集工作启动之后,今年5月至9月,该局也将开展工业文物普查,全面摸清家底。
将为大型文物机器量体裁衣设计展厅
工作会上,记者了解到,工业博物馆建设将于年内启动,预计2013年9月竣工,地址就定在大渡口重钢老厂区,用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远超三峡博物馆,一跃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公共博物馆。
此外,博物馆的毗邻地段将打造创意产业基地,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博物馆后续资金的持续投入。
“我们将为大型文物机器量体裁衣,专门设计展厅。比如重钢的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这件文物长约10米,高近2米,总重量就多达250吨。”何智亚说道。
该蒸汽机1905年由英国出产,1906年清朝洋务运动末期,湖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谢菲尔德市引进,代表了百年前世界工业的最高水平。
作为中国轧钢工业的第一台大型轨梁轧机原动机,这台蒸汽机先后被安装在广州和汉阳铁厂炼钢。1938年,它迎着抗日的硝烟从汉阳铁厂搬迁来到了大渡口。1952年,它轧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一直运行到1985年,才被新机器取代。
市文广局负责人介绍,类似的工业时代文物机器,将成为征集重点。征集以捐赠为主,鼓励自愿捐赠,确需对收藏者或者持有人实施补偿的,经文物和展品征集专家组鉴定后,将按有偿征集程序和规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重钢老厂区将建设成为我市最大的公共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