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将实施留守儿童“十大关爱行动” 两年投141.2亿元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2-03-21 14:34
昨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培养情况的报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也向会议提交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近两年全市累计投入141.2亿元,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亲情缺失”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培养中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调研统计,八成以上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记录中写的是:“爸爸妈妈,好想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两年留守儿童减少23万
市教委主任周旭受市政府委托,向会议作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培养工作报告。他介绍,我市107.41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在园幼儿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6.49%。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两翼”地区,有68.11万人,占全市留守儿童总量的63.41%。
目前,全市1839所学校住宿有留守儿童35.98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41.15%。尚有超过半数留守儿童是走读生。
近两年,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农民工为照顾孩子,选择就地创业或就近就业,全市留守儿童数量呈下降态势。据统计,过去两年,全市留守儿童数量减少23万人。
过去两年,全市累计投入141.2亿元实施“六大行动”,从农村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社会共育计划等方面关爱、培养留守儿童。此外,社会累计资助约为5000万元。
在“六大行动”中,全市新改建农村幼儿园371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07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989个,形成“代理家长”、寄宿之家、亲属代管等六大管理模式,建成校外托管机构1813家。此外还实施了留守儿童蛋奶工程、“爱心午餐”工程等,留守儿童关爱、培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父母责任“缺位”令人担忧
当前,政府、学校、社会都在积极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但作为孩子法定监护人的父母,责任“缺位”情况令人担忧。
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就留守儿童的调研中统计,有30%的留守儿童父母三到五年不回家。贫困地区40%以上留守儿童,一年到头与父母没有一次联系。甚至一些留守儿童父母长达八年不回家,也不与孩子联系。
这也是孩子们心中的痛,在市人大的调研中,一些孩子被问及父母时,眼泪夺眶而出。一些孩子与父母在电话、视频交流时,没有语言沟通,只是流泪。在区县相关部门组织的走访调查中,甚至有留守儿童表示“怨恨父母”。
尽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我市探索了“代理家长”、“知心哥哥姐姐”等亲情关爱方式,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人员称,这些“永远不能代替父母的亲情”。
此外,一些留守儿童还收到若干书包、数件防寒服装、数本字典。一些单位提及关爱留守儿童就是送钱送物。“钱物固然能给孩子们帮助,但不能解决亲情缺失的问题。”调研组工作人员说。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调研报告认为,对留守儿童关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共同出力推动。但就现状而言,一方面问题是留守儿童父母的情感“缺位”,另一方面是“两翼”地区财力较弱,一些贫困区县的财政难以支付。
下一阶段将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
周旭在报告中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市留守儿童关爱、培养工作的思路,市政府将强化政府责任,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列入重点安排,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全覆盖动态管理工作网络。此外,我市还将切实解决好务工人员进城及其随迁子女的居住、教育、就业等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周旭表示,我市还将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十大关爱行动”,到2015年实现十大目标: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0%;蛋奶工程、爱心午餐覆盖率达98%,免费体检率保持100%;新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36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827所;建设村社留守儿童之家5000个;建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500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全面推广;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百千万”工程,流动“少年宫”开展活动4000场;开展“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传活动9000场,农村家庭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发展“代理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30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