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输血”到“自体造血”,我市微型企业发展两年多来,规模已超过5万户,上缴税收4860万元,带动了40余万人就业。昨日,副市长童小平带队前往微企发展基地调研时指出,要重点解决小型、微型企业当前“融资难”、“订单少”的两个薄弱环节。
上午,童小平一行首先来到重庆市大学城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据介绍,大学城微企园从去年10月创立以来,通过“设立指导站,开设讲习班,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与微企‘一对一’三重帮扶”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引导了70余家大学生微企在这里创业,促成它们成功运作了143个市场项目。
接着,童小平一行来到江北区嘉陵三村微企孵化园。在这个昔日被当地居民称为“渣滓堆”的地方,通过政府出资进行旧城改造,建成为微企孵化园后,不仅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还吸引了50余家信息产业、广告创意等微企入驻,总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带动了近700人就业。
在下午举行的微型企业领导小组会议上,童小平在听取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成员单位汇报后表示,近两年来我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微企“遍地开花”,极大地改善民生、促进共富和推动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她说,当前要重点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和“订单少”的问题,要通过金融扶持和政府引导,解决这两个薄弱环节,同时新开辟微企服务平台,建立更多的微企孵化基地,确保完成年内创建3万户以上微企、实现25万人新增就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