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持续深入地从体制上加以改革,才能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全国“两会”上,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屈谦、李钺锋建议,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些医院依然存在“以药养医”和“大处方”
截至去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总数达到2.1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3万余家、民营医院8053家。作为我国医院的主体,公立医院承担了近90%的诊疗任务。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调动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的两大根本问题。
目前,我市正在江北区和部分公立医院开展改革试点。屈谦委员说,试点工作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医院重视不够,持保守观望态度;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使得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突出,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改革大多围绕住院医师培训、医疗服务信息化等外围项目进行,涉及管办分离、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制度改革等深层次问题难以触及。
屈谦委员坦言,在一些试点地区,政府补偿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不少医院依然通过以药养医、分解收费、大处方等方式进行“自我补偿”。
大力改变“过度用药”和“过度医疗”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屈谦委员说,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李钺锋委员建议,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优化公立医院地区布局,特别需要加强对城乡统筹薄弱地区的公立医院建设。
对改革中涉及的机制问题,李钺锋委员建议,从药品生产、销售到最终端环节的定价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实行严格的界定和限制,改变过度用药、过度医疗的不合理现象,改变由省市级相关部门统一集中采购医药的方式,降低药品采购价格。同时,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受益面,稳步提高报销比例。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改革积极性
“医改的执行主体是医务人员,随着医改的深入,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医改大潮之中。”屈谦委员说,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改变收费标准十几年不作调整的现状,使医疗技术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发医务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屈谦委员建议,加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任、绩效考核,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方式,推动医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来增加收入,调动起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摆脱经济利益的束缚,安心做好服务工作。
屈谦委员说,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是临床一线的职称评聘办法,普遍存在重学历、重论文、重外语而忽视实际服务能力、工作业绩的倾向,挫伤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大力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将科研性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称评聘方式与主要担负临床一线诊疗任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职称评聘方式加以区分,探索更加注重实际技术能力,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更加注重群众满意度的职称评聘机制,从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