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8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8日刊文说,中国面临怎样长久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全社会的参与。从中国宣布的相应措施来看,这一问题已经受到重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人大第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这是八年来中国首次将增长预期定在8%以下。尽管外界事先对此已有所预测,这一决定的公布引起的反响还是迅速超越了大陆和港澳台甚至亚洲的范围而波及全球,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展望未来世界的经济格局,有人担心此举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也有人希望中国的经济转型为他国提供机遇。
中国的决策之所以牵动世界的神经首先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二是中国式的计划经济迄今为止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因此一般来说中国所定的目标有相当的可信度。根据国际信息展望研究中心(CEPII)的预测,中国经济如果能相对平稳发展的话,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其经济规模将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接近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甚至更近一点的话,到2020年前后,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特别引起欧洲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东亚大国很快将成为欧盟的第一大市场。其中的关键,无疑是中国是否有能力保持稳定增长。温家宝提出的目标正是面对中外舆论期待所给的具体答案。
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与其它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类似问题,加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因经济危机、债务危机而深陷困境,以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中国经济如不及时做出重大调整,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就已提出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而本次中国放弃了2004年以来一直奉行的经济增长“保8”的做法,主动计划进入“七”时代,则是这一战略具体化的标志,目的仍然是以更稳定的步伐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成功转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持续发展的阶段,将对世界经济起到稳定和推动的作用,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大的商机。
当然,开始进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能否做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能否做到扩大、提振内需。提出这一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外需下降,同时也符合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自然转型的规律,即从追求发展的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从经济发展服务于人的角度来看,对民众无疑是一个福音。为此,中国制订了一些相应政策,目的是在保持物价相对稳定的同时,提高收入水平,做到让百姓有钱花。但是,仅仅强调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如何通过建设惠及全民的社保体系、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民众在消费时减少后顾之忧也极其重要。因此,社会模式的演变以及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借鉴其它模式仍将是中国在最近的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在这个方面成功转型,将成为中国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中国还面临怎样长久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挑战。三十年来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未能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以致在面对新兴经济体挑战时,陷于非常被动的困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全社会的参与。从中国宣布的相应措施来看,这一问题已经受到重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另外还有一个无论何种制度都难以回避的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如何做到社会公平。中国能否从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出发,处理好社会公平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而且不论从经济还是社会模式的角度来看,都将影响到世界的未来。
中国经济的规模如此巨大,其转型也好比巨轮转向,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既然中国已经确定了方向表明了决心,关心中国和世界未来的人都希望中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