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完成了直辖十年“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重庆,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着“未来向何处去”的重要选择。
5年前的3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心情激动,胡锦涛总书记前来参加当天重庆代表团的讨论。
就是那天,胡锦涛总书记做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未来发展导航定向。全国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在“314”总体部署的指引下,重庆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5年后的今天,重庆实施“314”总体部署情况如何?未来重庆还将怎样加快发展?昨日,杨庆育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直辖之后前十年,重庆在做起飞的准备
重庆日报:5年前,听到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314”总体部署,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杨庆育:当时重庆刚好直辖十年,基本完成了中央交办的移民、扶贫等四项战略任务,也完成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积累,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为此后的“起飞”修好了“机场”。
至于此后怎么发展,重庆上下都在思考。作为发改委主任,也曾针对此进行了多次调研。我们认为,重庆加快发展的时机到了,必须进一步发挥直辖优势,在西部做出一些成绩来。
胡锦涛总书记做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重庆“加快”发展,在西部“率先”,这与当时重庆人民迫切希望发展的愿望是一致的。我当时就强烈地感觉到,重庆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国务院为重庆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重庆日报:“314”总体部署之后,重庆很快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此你怎么看?
杨庆育:这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市情决定的。这一市情也是重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点。我们认为重庆在未来要有所作为,光盯着城市不行,必须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把城乡统筹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314”总体部署也要求重庆在西部加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并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事实上,城乡统筹发展是基础,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才能实现。国务院批准重庆为试验区,赋予重庆先行先试的权利,可以说为重庆未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重庆日报:平台有了,该怎么干还考验着重庆人的智慧,此后重庆的发展是如何逐步“加快”,并做到“率先”的?
杨庆育:有了试验区的金字招牌,该怎么用?作为发改委主任,我当时主要想“钱从哪里来?”“人向哪里去?”“土地资源怎么利用?”这些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所处的形势,市委书记薄熙来要求大家用“三把尺子”量差距,“纵尺”比较过去,“横尺”比较周边,以“314”总体部署这把“国标尺”全面衡量重庆。并要求大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调动一切资源加快发展。
随后,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支持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三号文件,可以说是为重庆量身定制,给予了最优的政策,形成了我们发展的强大动力。
“314”总体部署各项任务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重庆日报:5年过去了,你认为重庆实施“314”总体部署的成果如何?
杨庆育:重庆集国务院三号文件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于一身,成为西部的政策高地。我们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在中西部率先构建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保税区“三大开放平台”,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实施“五个重庆”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地位逐步上升,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格局正在形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314”总体部署各项任务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重庆日报:你刚才所总结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庆育:我认为“增长极”既体现在经济发展量上,也体现在质上。去年重庆GDP总量突破1万亿,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去年GDP增速为16.4%,增速全国第一,近四年年均增速达15.6%,比直辖以来的前10年平均水平快4.6个百分点。人均GDP连续迈上3000、4000、5000美元三个台阶,比2007年增长2倍,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四年增长10倍;进出口总额292亿美元,增长2.4倍。目前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已超过200家,比2007年增加了一倍多。各类市场主体达113万户,同比增长23.2%,增速全国第一。
就区域经济中心而言,主要体现在重庆经济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目前重庆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日益完善,口岸功能不断强化,去年西南地区经由重庆转口贸易量占比达32%,以结算为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开始确立。产交所、土交所、药交所等七大要素市场,正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要素集散中心或定价中心。重庆的产业集聚辐射功能逐步增强,南充、广安、达州、遵义等地在经济上均主动融入“重庆都市圈”。
城乡统筹改革上,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破冰,解决了农民进城这一难题;农村土地交易所既保证了耕地不减少,又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三权”抵押改革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市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从2007年的3.6:1缩小到3.13:1。
目前重庆参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全面小康标准”,根据其各项指标测算,从2007年完成68.5%,提高到2011年的83%,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95%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5年完成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此重庆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路子,每年市级预算支出50%以上直接用于民生,加上间接民生支出则超过70%,同时还出台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等政策,着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为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全面小康的标准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标准。
四项战略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重庆日报:在“314”总体部署中,“4”即四项战略任务,目前这些任务完成怎样?
杨庆育:首先是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帮扶“两翼”地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坚持市级财力75%用于区县,市、区(县)两级财政4年投入农村建设资金3000亿元;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等。我们还始终把三峡库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07年以来库区经济年均增速达16.9%,比全市高1.3个百分点,库区失业率从历史最高的20%下降到8%以下。
其次,老工业基地开始脱胎换骨。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产能两年后有望达到全球的1/3;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市属国有资产增至1.5万亿,民营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9%。
第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扶正祛邪,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建立“三项制度”,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新华社评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第四,城市建设管理提档升级。我们以中央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定位,高水平进行城市建设,三年植树造林近2000万亩,已经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考核验收。改造城市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2000多平方米,建成各类城市公园53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随着我们的努力,重庆将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大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