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桑树,要做到‘内空外展一把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桑树的主干直立,树中间留些空隙,分支向外展开,远远看起来要像一把伞。这样有利于桑树吸收到充足的阳光,通气,病虫也就不易繁殖,叶片才长得好。……”
林元吉是西南大学的老教授,全国有名的蚕桑专家,1997年从科研第一线退下来以后,他就成了一名科普工作者。十几年来,李教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走走窜窜,把蚕桑科学适用技术传播到村舍农户。
像他这样的科普工作者,全市还有很多。
在今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工作会上,市政府颁发首届科普工作奖,表彰我市49名科普先进个人和15个科普先进集体。
我市公民科学素养偏低
“科技知识的普及和自主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轮子’,只有并驾齐驱才能推动科技快速进步。”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说,科技知识的普及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科技知识的普及,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科技创新就没有坚实基础。
因此,在他看来,广泛地普及科技知识,应该作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
“近年来,我市的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他坦言,最新公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5%,比上一次调查略高,但低于同期全国3.27%的平均水平,与同期北京市10%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加明显。
是什么造成我市的公民科学素养如此偏低?
“这既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也跟人们对科学技术普及的意识不到位有关,公众参与度不高有关。”市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科普工作奖将每两年评一次
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科技宣传……在推进科学知识普及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科普工作者。但仅仅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逐步形成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
为此,市人大2008年颁发的《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提出,市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工作奖,对在本市进行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科普创作及支持科普基地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今后,科普工作奖将每两年评选、授予一次。”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的科普工作基础较薄弱,通过加强科普工作奖励,调动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将会有更多科技人员走进公众,更多公众走近科技、体验科技、感受科技、享受科技,从而形成全社会科普的良好氛围,让科技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科普场馆建设要加码
另有数据显示,全市人均科技类场馆的占有率约为每300万人拥有一个,与其他直辖市差距明显,与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不适应。
“科普场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而我市的科普场馆明显不足。”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我市专业性的科技馆仅有5个,科学技术博物馆有7个,以北京做比较,其专业性科技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分别有11个和49个。“不仅数量少,而且我市的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都分布在主城区,很不平衡。”上海人均科技类场馆的占有率约为每50万人拥有一个。
为此,我市一些区县也已经开始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区县的科普场馆。他举例说,比如万州的三峡科技馆已经破土动工,明年有望对公众开放;黔江科技馆也在筹划当中等。
“修建科普场馆,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以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社会资源。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科普基础设施的数量。”该负责人表示,此外,我市还在积极发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乡村等,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老百姓开展科普活动。
在加大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用好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像重庆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目前我市正在积极争取逐步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他表示,通过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科普场馆,近距离接触科技知识,感受到科技知识的魅力,才能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