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重庆柑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2-02-27 14:31
2月25日下午,在2012年中国(重庆)晚熟柑橘节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被聘为重庆市政府柑橘产业顾问。
作为中国柑橘产业首席科学家,邓秀新曾多次来渝,为重庆柑橘产业“把脉”。在参会间隙,邓秀新就重庆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重庆柑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邓院士曾多次到重庆,您如何评价今天重庆柑橘产业的发展?
邓秀新:重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也是中央和各部委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关注的地方。在晚熟柑橘节开幕式下午我们还召开中国柑橘学会年会,而且这次年会是把2011年、2012年两年的会放到重庆一起开,就是为了让大家来三峡库区、尤其是来重庆看一看晚熟柑橘。
上午到果园看现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个季节,看到满树的鲜果,作为专业人士,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三峡库区人民的关心与厚爱。从当初单一的锦橙品种,到现在的晚熟柑橘,重庆柑橘不仅在品种上、成熟季节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品质有了大幅提升,还在经营方式上发生了重要转变。这几年,重庆柑橘产业发展是按照产业发展的规模去做的。在操作上,改变过去分散经营的模式,鼓励大家以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的方式连片种植;苗木繁育也做到全国一流,为后期标准化栽培打下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重庆柑橘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发挥优势才能赶跑“狼”
记者:重庆的晚熟柑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邓秀新:发展空间应该非常广阔。重庆地处三峡库区,受冻害的几率小,又是全国唯一没有检疫性病虫害的区域;发展的晚熟柑橘成熟期在2月至6月,从国内来看,这个时间段国内能产鲜食柑橘的主要就是三峡库区;从全球范围看,这时候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柑橘还没成熟,而北半球产的柑橘都是冷藏保鲜的。因此,发展晚熟柑橘,避开国内外集中上市高峰,应该很有前景。就开拓海外市场来说,可以销售到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
一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瞄准市场来发展产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大家曾担心美国“新奇士”会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中国的柑橘产业。但中国的柑橘产业没有坐以待毙,从规模化、市场化角度去发展,形成良繁、生产、加工等完整的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质。而新奇士进入中国,要经过20多天的海运,成本增高;同时,因为提前采摘,果实中的含糖度不够。所以,原来曾担心的“狼”虽然来了,但又被赶跑了。
目前,重庆的晚熟柑橘产量还比较小,因此价格比较高。如果要真正体现晚熟柑橘的效益、走出国门,还必须有批量化的产品,把价格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发展产业不能仅靠激情
记者:去年末、今年初,全国有部分地区出现柑橘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应该如何 避免这情况发生?
邓秀新:好产品没卖出好价钱,这的确是个问题。这几年,我去过不少地方,当地政府都在 鼓励大面积发展柑橘。但仅靠政府、仅靠激情来发展一个产业是不行的,必须有市场 的支撑。如果有市场的认同,不用发动,老百姓也会自觉去种。
近几年,我来重庆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区县柑橘品种种植规模比较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程度比较高,销售也比较顺畅,这是柑橘发展优势与库区实际结合的必然,这就是 “水到渠成”。
记者:您对重庆晚熟柑橘发展有何建议?
邓秀新:重庆发展晚熟柑橘很有优势。下一步,面临着提高竞争力的问题。重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科学家,都应着力提供更多的无毒容器苗给种植者,提高起步阶段的苗木质量;为 种植者办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依靠“公司+农户”或合作组织的模式,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研究市场,弄清楚晚熟柑橘要“发展多少、卖给谁”的问题,做好营销工作。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营销工作。两年前重庆市政府曾花上千万元,为市内柑橘免费作广告、营销造势。
邓秀新:花钱为种植者作公益性的营销,这是抓到点子上了。抓营销是市场经济中,发展产业必须要抓的重要环节。一个产品只有畅销,生产者有利可图,才会自觉去种植,不用政府号召、推动。
重庆的柑橘发展步伐很快,下一步尤其要重视营销问题。目前重庆的晚熟柑橘量还不算多,对市场来说,份额还不大。但产量提到50万吨以上的时候,就必须要重视营销。这必须要有产后处理的加工厂,通过加工企业建立贮存库、打腊包装。目前,重庆这个环节已经在起步,但和全国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补足。同时,在营销上还可以请专业的公司来做。可以学学浙江人,是如何把同样的东西卖出更高的价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