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魏韩英穿着解放鞋,日夜穿梭在田里——女硕士耕种桃花岛
“80后”、女硕士研究生,看到这样的称谓,很少会有人把她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后,28岁的魏韩英不去繁华的大城市,反而选择到偏僻的海岛务农,穿着解放鞋,日夜穿梭在田里,裤腿上、指甲里沾满了泥土。
种的草莓比瓜甜
魏韩英来自西施故里——诸暨市枫桥镇,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她,在云南大学里学的是生物技术(花卉方面)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到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深造。她的丈夫胡冬冬,是与桃花岛隔海相望的普陀山人。2010年9月,作为舟山人的新娘,魏韩英跟着丈夫一起应聘到了桃花岛,在桃花岛兴旺水果专业合作社当起了农民,主要负责该合作社100套大棚水果的种植技术指导、“农家乐”项目开发设计等。
在岛上种植基地里,大棚内种有草莓、甜瓜、人参果等瓜果。去年,魏韩英采用营养胚基质种植技术,在其中3个大棚(有3亩多面积)尝试草莓无土立体栽培获得成功,目前草莓已进入了采摘旺季;她引进试种的2个大棚的人参果现已开花结果,预计5月份能上市销售。这段时间,她在忙碌草莓采摘及后期管理的同时,培育了一批不同品种的甜瓜苗,不久就能移栽到各个大棚内。
提及尝试草莓无土立体栽培的事,魏韩英说:“草莓无土立体栽培最大的好处有三点,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方便控制,包括疏花疏果、水肥管理,同时也便于采摘,为今后发展‘农家乐’打基础;三是改善提高品质,在果快要膨大的时候,利用作物吸肥特性,采用滴灌浇肥,这样草莓的外观、甜度等品质上可以得到很大改善,比如地里种的草莓可达12至13度糖度,在架子上控制得好,可以达到14至15度,就是说已经比西瓜都甜了。”
当初,立体种植草莓的设想是源于“农家乐”的筹划,魏韩英想让游人们不弯腰就能采摘到草莓,更加卫生方便。她告诉记者:“草莓栽培上主要以地载为主,在架子上无土栽培,主要是为以后‘农家乐’和科技推广园做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生产主力军还是以地里栽培为主。”
魏韩英给刚结下的人参果边做造型边介绍,人参果果实形状多似心脏形和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有的带有紫色条纹,有淡雅的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风味独特,具有多种功能。
岛上农民邹克锋起先对无土草莓种植持不同意见:“阿拉还没见过不用土地就好产出东西来的。”
但当看到悬空的架子上结出又红又大的草莓时,邹克锋信服了:“科技就是比土办法好。”
邹克锋转身和合伙种植伙伴李伟平商量,要请魏韩英做技术指导,在原有10亩大棚草莓的基础上,今年再扩种10亩到15亩,“依样画葫芦,她怎样种,阿拉就怎样学”。合作社负责人乐明春介绍,目前岛上有许多农户要求魏韩英去给他们指导指导。
不怕吃苦爱创新
魏韩英虽然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对农作物种植感兴趣,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无论人参果种植,还是草莓的立体栽培或是甜瓜的育苗,都是第一次,这期间她不止一次遇到技术上的问题。种大棚水果毕竟不是闹着玩的,没有科技含量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土里是“刨”不出“金”来的,这意味着魏韩英要比其他种大棚水果的人多动些脑筋、多付出辛勤与汗水。
当问及她为什么不种那些市场认可的作物,而一定要冒着风险去尝试新的时,魏韩英回答:“种市场比较成熟的东西,体现不出我们的价值,用一句话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参果在浙江几乎没有人种植,我就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想把它做好,现在弄不好,不代表以后弄不好,我会把它打理好的,至于它能带给我什么样的经济收入,也没想过。如果因为可能不会有收成就不去尝试,那样事事都是半途而废了。”
丈夫胡冬冬也非常支持她的这份执着:“农业对学农的人来说,入门也快一点,希望能把所学到的新知识,尽量应用到现代农业上来,包括基
质栽培草莓和一些新品种,像人参果,尽己所能把草莓种好。”
正是坚守着这份执着,魏韩英夫妻俩从2010年下半年起,一直在桃花岛兴旺水果合作社所在的茅山村租了一间简陋的民房居住着,每天在水果合作社的大棚里忙进忙出,把十几个月大的儿子托给母亲照顾,偶尔才回到在舟山本岛东港的家里,去看一看儿子。
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农田里劳作,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兴趣,肯定坚持不下来。从小最喜欢跟父母去田地里,对植物作物都有点感情,本身学的也是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是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来做。”魏韩英对自己选择的职业以及未来的路充满了信心。
28岁,还是花样的年华,魏韩英却日夜在田里,穿着解放鞋,裤腿上、指甲里沾满了泥土。或许有人会觉得她傻,但她却认为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当亲手播下的种子发芽、禾苗成长,当红彤彤的草莓、金灿灿的甜瓜、香馥馥的小白瓜等瓜果绽放出诱人的色彩时,我想,这应该就是她最快乐的一刻。(通讯员 邢学火 记者 谢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