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重庆市外贸出口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1.1倍;进口增长26.3%。并且加工贸易进出口值首次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值,正负差为1.3亿美元。”昨天,面对进出口总值“双升”的喜人成绩,刚刚拿到重庆1月份外贸“成绩单”的市外经贸委外贸处处长陈孝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月份重庆外贸将是个什么样的成绩?这让陈孝福担忧了很久——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西方国家筑起在金融危机下的贸易壁垒,出口订单的不断下滑,各种悲观情绪的蔓延,都使陈孝福感到前景不乐观,特别是开年后的第一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出现“双降”,更让他捏了一把汗。
“重庆的成绩超乎想象!”陈孝福认为,是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出口模式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发挥作用,使得重庆在危机下力挽狂澜。
笔电巨头扎堆山城创造奇迹
加工贸易增长,一年相当于过去五年
从重庆市中心去大学城,要经过中国第一个内陆综合保税区:西永。
去年春节,在北京打拼多年回渝的董畅回到老家西永,发现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六车道和八车道的道路很畅通。
但时隔一年后再回乡,他发现,这里甚至还有些堵车了,打听个中缘由,原来,笔电基地的厂商们,在这里搞起了“劳动竞赛”——世界笔记本电脑产业排名前五的巨头,有3家落户这里,6家全球顶级的代工商也随之云集于此——作为深居大陆腹地的一个城市,这片土地能让笔电巨头扎堆在这里搞起劳动竞赛,的确让董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还有更多这位回乡游子所不知道的奇迹在发生。据了解,在西永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IT界翘楚在这里拉开架式,一展鸿图。去年,这里制造了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为重庆贡献了500亿元工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工业新增产出的两成,同时也帮重庆坐上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头把交椅”。
在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中,有1574.13万台出口到世界各地,价值51.45亿美元,占去年全市出口总量的1/4强,帮助重庆实现进出口增幅全国第一。
同一年里,两个重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国第一,重庆依靠笔电产业,让工业由“重”变“轻”,令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充满了活力。
让人特别惊讶的是,在笔电及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去年,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69.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5.7%,占外贸进出口比重23.7%,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6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13.6%;进口额7.45亿美元,同比增长93.1%。加工贸易总额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超过“十一五”期间总和!
消融内陆发展物流成本“冰山”
重庆欲破除阻拦外资西行的京广“冰封线”
这些快速增长的数据,引起了不少观察家的注意,他们认为,重庆创新的内陆加工贸易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研究员易鹏分析,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但考虑到制度和人力资本的差异,以及由远程贸易所带来的“冰山成本”,中西部地区的综合成本要高于整个东部地区。这就是稍具规模的外商来华投资,基本上不会向西越过京广线的主要原因所在。
“冰山成本”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的理论,意思是指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
曾培炎在2010年出版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谈到李泽楷当年为了支持西部大开发,专门请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调研西部大开发的可行性。萨默斯在西部潜心调研数月后,发表了一个中期报告,其中,有一段著名的结论是“经济和人口布局主要分布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
这个结论和远程贸易所提出的“冰山成本”是互相依存的。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西部地区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极少,不到10%。在占据近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这种比重上的分布,直接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要好很多。
重庆距离海岸线2000公里,要撼动物流成本的“冰山”绝非易事,除非找寻到科学的方法。后来,重庆果真找到了破“冰”之法。
再定义加工贸易模式
整机+零部件都在本地生产
凡是潜心钻研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西泽修教授在提出“冰山成本”时,也给出了破解之法:“大力削减库存,就能将问题暴露并使之得到解决。”
重庆位于西部内陆地区,没有办法像沿海城市那样,依靠便利的水运条件做来料加工,之所以近几年能在加工贸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破题的关键是创新了加工贸易的模式,用垂直整合解决物流成本的难题。
“重庆是老工业基地,人才比较集中,我们有能力在重庆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运输几乎没有物流成本,剩下20%极少的战略物资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如果3年后,重庆未兑现承诺,由此引发的全部物流成本,由我们补贴。”
这是两年以前,重庆招商团队在美国硅谷对惠普的承诺。重庆要发展笔记本电脑产业,必须以创新模式解决物流成本、产业配套等问题。
“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随即浮出水面,即沿袭销售市场“一头在外”的同时,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全部实现本地化,聚集在同一城市和地区,大大降低进项物流成本。
模式有了,执行更有成效。
2009年春节前夕,重庆招商团队到了台湾。在与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会谈时,重庆提出的方案,让富士康兴趣十足,并由此敲开了产业集群之门:惠普在重庆搞了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基地。如果富士康到重庆,可获得上千万台的订单,既做整机,又做零部件。
用惠普的订单来打动代工企业,这在沿海地区招商中,是从未有过的。因为沿海地区从来就是首先招有实际投资的代工企业,再由代工企业争取订单。
此后,又吸引来了广达、英业达。加上富士康,三大代工巨头又带来了上百家零部件厂商。
用这4000万台笔记本产业链,重庆获得了中央的支持,开创内陆设立保税区的先河,一口气获批两个保税区。
重庆的执行力震撼了惠普,所以当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要求惠普把年结算额1000亿美元的结算中心搬到重庆来的时候,谈得虽然辛苦,但落实得也非常痛快。在去年的重庆财税工作会上,重庆国税局局长报账:全年,惠普结算中心外汇结算额达到2011亿元人民币,实现税收45亿元。
惠普在重庆布局成功,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规模效应,并带来新一轮垂直整合。
宏碁和华硕先后来渝,表示要铁了心跟重庆一起干,不但又带来仁宝、纬创、和硕三个世界级的代工商和100多个零部件厂商,搬来了6000万笔电的产业链,还表示要在重庆建立第二运营总部,结算和研发中心。
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现在重庆已经是笔电、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打印机、服务器等加在一起共2亿台电子产品的基地了。其中,笔记本电脑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全球排名靠前的三个品牌商、六个代工商的奇观。
在此基础上,重庆趁热打铁,规划打造“二区十园七基地”笔记本电脑产业配套体系及产业集群。政府与品牌企业、代工企业一道强力推进零部件企业引进,3年时间,已有400家零部件企业随之跟进。
开辟内陆物流大通道
确保“重庆造”速递全球
垂直整合供应链,解决了加工贸易进项物流问题,但重庆生产的电子产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交货期,也就是出项物流,重庆也得一并考虑。
在我国沿海地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一般是通过海运,送达全球分拨点。约定俗成的误差时间在两天左右。换而言之,地处内地的重庆,如果到沿海的时间高于两天,就没有办法按时交货。但是,按照当时情况,从长江顺流而下,需要一周时间,就算用火车运到出海口,也需4天左右。
必须另想办法!
在铁道部和重庆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团队紧急与铁路部门衔接,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在多次到上海、宁波、深圳等地,了解港口、通关、国际海运航线等情况,深入铁路局了解铁路客货班列运行情况,经过多方论证后,重庆最终与笔电企业一起确定了重庆(铁路运输)—深圳—(海运)—国外码头这条“战略通道”,并通过调整现有铁路运行线路,提高铁路时速,来为运输笔记本电脑争取时间。
2010年5月,重庆打通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开通重庆至深圳盐田港的“五定班列”,运抵欧洲比从“长三角”出发还快两天。同时,重庆还通过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成功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高效地享受到了出海口城市同样的优质服务和便利政策。
但仅仅依靠水运,抵达全球分拨点,并不能完全满足电子产品的需要。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电子芯片的集成密度会增加一倍,所以基本上每一年半电子产品就会升级一代。
在摩尔定律作用下,电子产品几乎是所有类别的商品中,折价最厉害的商品。就算是同一代产品,商家也会在短时间内推陈出新,往往是上周还在设计图纸,这周就要开工生产,下周则要推向市场。如果反应稍迟一步,失去的将是大片市场。最近,出现在中国一些城市的“通宵排队购买新款手机”的现象,就最能说明问题。
赶时间,乘飞机是最快的。同时考虑到降低成本,用货运量最大的飞机满载运输,成本最优。
当下,全球货运量最大的民用飞机是波音747-400全货机,但当时,重庆并不能为该飞机满载起飞,提供足够长的跑道。唯一的希望是将正在修建的机场第二跑道加长400米。重庆团队立即向市政府提出,必须要将正在开建的机场第二跑道从原有设计的3200米长改成3600米。
市政府拍板,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条件:改设计,重新做预算,延长跑道,让波音747-400全货机可以满载飞往欧洲。同时,又积极争取,开辟一些通往全球各地的国际航线。
2010年9月,重庆开通直飞欧洲电子产品国际分拨点的货运航线,比沿海地区采用航空运输快2个小时,且运输距离更近,运费更便宜。随后,又开通了到美洲、亚洲的货运航线。如今,从重庆飞往全球的货运航班一周就有20班。而在之前一年,重庆的国际航空货运专线还是零。
手握铁海联运,开辟航空货运专线,重庆科学运作,复制或提升了沿海电子产品运输方式。但重庆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以更为开放的视野,探寻突破这两种既有模式,找到一条独创的新通道。
在交通方式选择上,重庆认为“水运太累”,“空运太贵”,于是,重点研究了“重庆—新疆—欧洲”这条铁路。
几十年来,这条铁路始终是通的,但是它一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因为这条铁路涉及到五个国家的海关,五个国家的铁路部门,运行指令不统一。
2010年5月,重庆开始与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铁路部门代表商谈列车出境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具体方案。其后,重庆团队又先后到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了多次国际谈判,并召开了数十次国际电话会议。
2010年底,我国海关总署与俄罗斯海关署、边界建设署、哈萨克斯坦海关共同签订了欧亚大陆桥便捷通关的备忘录和协议,“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成形。该通道采用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方式,全程运行时间为16天左右,比海运节约24天。重庆一跃成为中国内陆通向欧洲的桥头堡。
去年,“渝新欧”一个星期发一趟挂40—50个集装箱的班列。今年,会发展到每天1个班列;2013年,会形成每天两个班列;2015年前后,会形成每天至少3个班列往欧洲发货。
笔电产业发展的重庆路径
2011年
1月29日
和硕签约落户重庆
4月12日
华硕在重庆布局全球生产基地与中国第二营运总部
5月27日
纬创签约落户重庆
6月20日
仁宝签约落户重庆
2010年
1月18日
广达如约而至
12月1日
宏碁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
2009年
8月4日
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
12月26日
英业达携手重庆
“二区十园七基地” 笔记本电脑产业体系
“二区”是指整机装配区,以西永微电子园和两江新区为主体,发展整机、芯片、高性能集成电路和离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等;
“十园”则是专业配套园区,主要集聚于九龙坡、江北、璧山等10个区县,发展外围设备、显示器、电子部件、适配器、光电设备、模具、散热器、PCB主板、连接器、机构件等零部件;
“七基地”是指原材料供应基地,发展铝材、铜材、镁材、钢铁、橡胶、塑料、化学材料等原材料,如南川的铝材供应基地、綦江的铜材供应基地、万盛的镁材供应基地、晏家工业园的钢铁供应基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