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出自我市科研工作者之手的13项科技成果受到嘉奖,分别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牵头完成7项成果,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此次获得国家奖励的13项科技成果中,有7项是由我市科研单位牵头完成的,其余的则是参与完成。
“这些成果中,大部分都取得了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充分展示了我市优势产业雄厚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说明我市在相关技术领域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说。
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重庆大学牵头完成的“高品质镁合金集成与循环应用技术”项目,针对我国镁新材料发展和深加工技术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价格低廉的情况,突破关键技术,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其中多项创新技术被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项目开发的部分技术以及优化升级的镁合金产品,已在多家镁企业和数百万辆汽车摩托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该负责人说。
项目多聚焦民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此次我市的获奖成果中,有关医疗、交通等民生导向的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说,其中医疗项目有4项,交通项目有3项。这也充分体现了科技服务民生的宗旨,并且已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由第三军医大学牵头完成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就是以先心病及心脏瓣膜病为代表、在临床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为研究对象,通过介入治疗的新技术,避免了传统的开胸手术存在风险高、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及耗费医疗资源多等问题,已累计救治各类结构性心脏病患者21208例,成功率达98.4%。
此外,在生物、通讯、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我市也有很大的技术突破,如重庆邮电大学牵头完成的“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等。
75%来自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迅速融入市场
“此次获奖的成果,75%是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市科委负责人分析说,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使得这些成果能够快速推向市场,真正实现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比如,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涵盖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生产工艺、测试规范的整机设备工程技术体系,摆脱过去对进口血液净化设备的依赖,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使整机成本明显降低,设备售价仅为同类进口设备的1/2左右,从而推动了我国血液净化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