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畅通重庆”工程启动以来,三年时间,我市累计投入2019亿元到“畅通重庆”建设上。快速延伸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轻轨、跨江大桥,仿佛一张立体交通的“五线谱”,千万个建设者,正上演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交响乐,奏响了重庆人通江达海、内畅外联的梦想与希望。
如今,重庆江北机场运营能力翻番,航运中心定位初显,“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铁路形成“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提前10年实现。
市域内,“半小时主城”基本建成,轨道交通进入换乘时代,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主城市民“打车”不再难。
通过“畅通重庆”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已然崛起!“高速通周边,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的城市新景象开始显现,为国内其他城市治堵保畅提供了“重庆样板”。
“大手笔”催生综合交通枢纽
1942年,当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从飞机上俯瞰重庆时,这座地处长江上游的大城市给他的印象是:“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类居住地。这里连一块平地都没有,一切东西都似乎蒙着厚厚的灰尘,在城里往来要像山羊一样忽上忽下。”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成为重庆人最大的渴求。
在直辖以来重庆大兴交通的基础上,2008年11月,我市“大手笔”启动了“畅通重庆”建设。
“畅通重庆”点燃激情。三年时间,重庆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渝新欧”打通欧亚经脉
2011年10月9日,德国杜伊斯堡火车站。随着一声尖锐的汽笛,一列满载电子产品的集装箱班列抵达。
这辆货运列车来自中国重庆,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然后进入德国,在近16天旅程里开行了11179公里。这是一条连接中欧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被命名为“渝新欧”铁路。
这意味着,十几个世纪前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已被急促而尖锐的火车汽笛声唤醒——这条铁路干线注定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黄金走廊”。而重庆,这座长江边上的西部大城,也随这条铁路的诞生变身为亚洲交通枢纽,破解其千百年来的出海困局。
“重庆近年来的铁路建设,不独‘渝新欧’一个亮点,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全面提速的黄金发展期。”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称,三年来,我市建成铁路235公里,在建115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342公里,形成“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渝新欧”铁路全面贯通,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
重庆,已成为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之一,占据了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十二五”期间,重庆还将投资1500亿元建成重庆至成都、兰州、西安、上海、长沙、广州、贵阳等7条铁路大通道,运营里程达到2300公里,基本实现“8小时出海”目标。
高速公路密度西部第一
黔江濯水古镇樊家大院的老板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如今,张口闭口都是些时髦的“新词”。如“周末旅游经济”,一说到这个,老板娘就眉飞色舞,乐不可支。
“以前的黔江,是‘公路好像鹅肠带,开车不如走路快’,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濯水古镇自然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老板娘说,现在,黔江通了高速公路,一到周末,濯水古镇上到处停满了渝A、渝B打头的轿车,生意好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成了万元户。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畅通重庆”启动后,我市掀起了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三年时间,新建成高速公路816公里,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全面建成“二环八射”高速路网,覆盖了全市除城口、丰都、巫溪以外的所有区县,路网密度达到2.4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
如今,除城口、巫溪外,从主城到任何区县,均能在4小时内到达;到周边省会城市武汉、西安、贵阳、成都等地的时间,也缩短为8小时内。“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已基本实现,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启动了“新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在建高速公路达到1086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形成总里程达3000公里的“三环十射三联线”骨架高速公路网,打通省际出口通道17个,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路网,重庆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航空枢纽大鹏展翅
大鹏展翅,羽翼渐丰。
去年12月23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工程动工,标志着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至此,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打造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拉开序幕。
近年来,江北机场扩建工程快马加鞭。2010年底,江北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竣工启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双跑道机场。如今,江北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25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45万吨、飞机年起降达26万架次,已成为内陆最大的复合型枢纽机场。
截至目前,江北机场已有至香港、台北、首尔等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重庆至阿姆斯特丹、列日、卢森堡等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1条,每周有超过30班的货机在重庆江北机场起降,10家货运航空公司参与运营。
为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打造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我市斥资500亿元,实施包括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工程的建设,白市驿机场的搬迁,立体的换乘路网的构建、完善客货航线网络等四大举措,提升机场的枢纽功能。
据介绍,本期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万架次进行设计,主要建设长3800米的第三跑道和45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
“十二五”期间,江北机场航站楼规划将达70多万平方米,旅客年吞吐量将超过45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
航运中心定位初显
大运能、低成本、低能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重庆决策层看来,加快发展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同时,只有把水运这篇大“文章”也做好了,重庆建设西部交通枢纽才能真正实现。“加快航道和港口码头建设,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成为“畅通重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大力整治了嘉陵江、乌江等长江支流航道,建设了富金坝、草街等航电枢纽,基本形成了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为骨架的航道网络。先后建成了以寸滩为代表的一批5000吨级大型化、专业化港口。与此同时,重庆船舶标准化率达到60%、专业化船舶运力超过28%,总运力增加到400万载重吨。2010年,内陆地区第一个航交所在我市挂牌成立。
继批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之后,重庆被国家定位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截至目前,我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已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40万标箱,成为长江干线南京以上最大的港口。我市90%以上外贸物资经由水路运输,其中周边省市中转量占到35%。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作用已初步显现。
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
重庆,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缩影。
8.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倍多;直辖之初,人口3000多万,大部分却在农村;40个区县(自治县)近一半为贫困县。这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写照。
“畅通重庆”工程启动后,我市加快了农村路网建设。如今,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的目标已如期实现。该工程被农民兄弟们亲切地称为“村村通”。
“村村通”工程给当地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引来了业主发展蔬菜产业。铜梁县平滩镇青杠村党支部书记李其文称:“我们青杠村近三年来修了水泥路3.55公里,公路修好了过后,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也引进了种植蔬菜的业主8家,在我们青杠村承包土地1250亩,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群众在这里打工挣钱的话,男的是27元,女的是25元一天。月平均有700多元,给群众增加了收入。”
路通财通。“村村通”建设带来的最明显的好处莫过于沿线群众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加快发展,也推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平滩镇高平村养鱼农民彭春才说:“公路修好了后,现在卖鱼和进鱼苗都很方便,来这里耍啊,钓鱼啊的人都很多,公路修好了后非常方便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7万公里,重点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3万公里,让全市每一个乡镇、村(社区)都通公路、通客运。
“半小时主城” 基本实现
“半小时主城”,是“畅通重庆”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意为主城核心区(内环以内)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城拓展区(外环与内环围合区域)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随着轨道交通的陆续投用,一批新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的相继建成,主城区的市民出行更加通畅,基本实现“半小时主城”通达。
市民:有了轻轨地铁,出门更方便
昨日下午4:50,51岁的李文均走出童家院子轻轨站,向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走去。车站和民心佳园的步行时间不到10分钟。
“有了轻轨,出门方便多了。”李文均说,他们一家三口是民心佳园的第一批住户,女儿在朝天门开了家小店,自己每天都要去帮忙守店。
以前去朝天门,他需要先坐公交835路到茅溪,然后换乘866路到朝天门,即便不堵车,至少也得花1个多小时。李文均说,“轻轨通了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李文均特意办了乘车卡,每天回家都选择乘坐轻轨。从小什字到童家院子,全程大约半小时,车费花了3.6元。“虽然车费比坐公交多了8角钱,但是一车直达,不会出现堵车的情况,节约了不少时间。”李文均说。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2011年7月28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重庆轨道交通正式进入“换乘时代”。
同年9月29日,轻轨3号线开通,不仅解决了主城南北交通问题,也把东西南北方向的客流有机汇聚到一起,我市轨道交通形成“大”字型网络。至此,重庆轨道交通迎来网络化时代。
市建委发布数据显示,“畅通重庆”启动三年来,我市新建成轨道交通55公里,在建123公里,运营里程达75公里,日均客流量70万人次,是2007年的7.4倍。
未来,重庆主城还将建成“九线一环”轨道交通网,总里程约480公里,并与大型居住区、公共商贸文体设施以及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等有效衔接。
的哥:路好了,每月增收200元
“主城区的烂路少了,堵点少了,开起车来不仅心情舒畅,收入也增加了。”出租车司机邹鹏告诉记者,“畅通重庆”建设成效显著,他每天能多跑一些业务,月收入增加了约200元。
32岁的邹鹏入行已有6年多,对主城区的道路状况了如指掌,对“畅通重庆”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也感触颇深。
“印象比较深的是毛线沟转盘沿线,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烂路,坑坑洼洼特别多。”邹鹏说,所有的车开到这里都只能减速通过,因此形成堵点,“最惨的一次遭堵了1个多小时”。
“除了烂路在减少,主城区的堵点也在减少。”邹鹏算了笔账,以前每天白班收入在400元左右,扣除规费和燃气费后,纯收入约120元左右,现在畅通工程让“业务”周转速度加快,每天能增收10元到20元,每个月大约增加了200元收入。
市建委介绍,自“畅通重庆”建设开展以来,主城中兴路、蚂蝗梁交叉口等11个堵点拥堵情况大大缓解。过去三年,我市新建、改造主城区道路1000公里,主城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70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0.7公里/平方公里。
据介绍,目前我市主城区机动车辆保有量81.2万辆,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城市主要干道高峰时段每小时平均车速却比2007年提高了4.06公里。
“治堵保畅” 交通综合管理不断完善
“畅通重庆”监管并重。除了大力筑路修桥,交通管理水平也要再上台阶。过去三年,我市交通综合管理不断完善,在“治堵保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500交巡警平台布建完成
2011年9月29日,全新的重庆交巡警移动平台亮相山城。至此,被列为重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500个交巡警平台的建设任务全部提前建完,成为高峰时期主城道路畅通的保障。
为提高我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交巡警合一体制,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机制,组建了交通违法拘留所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同时建立分时段停车差别收费、地面与地下停车差别收费制度,减缓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引导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
500个交巡警平台的布建完成,在保障“畅通重庆”的同时,还成为保障“平安重庆”的重要力量。
“绿波带”让交通更顺畅
一度拥堵不堪的巴南区渝南大道,如今一路畅通。从江南立交到巴南,驾车的市民少有被红灯拦下——每次开近交通信号灯,信号灯总是由红变绿。
原来,经过重庆市公安交管局科研人员调校,这条路上已形成近10公里的双向“绿波带”,它是指一辆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在经过几个安装有红绿灯的路口时,都不会“吃红灯”,而是一路绿灯,形成了一条绿色的波带。在整个主城区,市公安交管局近年来已累计完成650多处交通信号灯优化配时,形成了50多条“绿波带”。
公交更便宜“打车”不再难
为保障市民乘车出行便捷,我市还加大了对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运力安排。主城公交营运线路达341条,公交线路长度达7190公里,公交集团还实施了“一票制”、开行“大站快车”和“区间车”等便民措施,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同时,全市还新投放出租车1200余辆,使主城出租汽车总数量达到1.05万辆,万人拥有量达到17辆,有效缓解了市民“打车难”。
专家观点
贡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主任):
一座城市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有利于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的人文关怀。建设“畅通重庆”,不仅是提高城市交通营运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节能环保的重要内容,更是营造良好商务环境、展示城市形象的必要举措。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畅通重庆”改善了城市交通,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的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庆实践。
杨涛(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畅通重庆”的目标,是希望重庆的交通建设能够与重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同步。建设畅通城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合一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规律性的、普遍性的现象。“畅通重庆”实现后,将为国内其他城市治堵提供模板。
媒体评价
《经济日报》:交通曾是长期以来制约“山城”重庆发展的一大因素。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畅通重庆”的目标,有效带动了重庆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城乡的公路网络和一套富有特色的公交系统。
《大公报》:重庆的发展令人震撼。
《公民报》:有1000余名村民的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单石村是一个地处深山的边远村,过去交通极为不便,每次赶场,村里人都要背着背篓走上近10公里崎岖山路,翻过几座山岭。而如今,一条水泥公路修进了单石村,村民赶场,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就到了。单石村的变化,是“畅通重庆”建设中重庆城乡交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交通的便利,不但方便了千百万农民群众出行,更极大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
市民声音
奉节县居民万有芬:过去都说奉节偏,现在奉节有“动脉”。渝湘高速公路通车后,到主城不到4小时,我们周末到主城逛大商场、给娃娃买衣服、玩具都很方便。
民心佳园公租房住户陈利:以前一直在合川的老家带孩子,听说轻轨三号线要开通了,而且公租房那里有车站,就想搬到主城和老公在一起,于是动了找工作的心思。最后在解放碑的美美百货应聘成功。轻轨站开通的第一天,也是我上班的第一天。
重庆华达运输公司货车司机李建新:这几年,全市高速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快,开车跑业务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近年来通过走高速公路拉货节省下的时间,让公司业务量增长了20%以上,腰包里的票子也跟着涨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