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夜,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庆典暨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上,重庆再度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为了表彰“五个重庆”建设成就,组委会还特地为重庆5区县设立了“民生贡献奖”。这个事例再次证明,“五个重庆”建设不仅是重庆发展的战略决策,改变着所有重庆人的生活,它也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08年7月20日,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首次提出建设“五个重庆”的目标。“五个重庆”由此成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在市委的科学谋划、统筹指挥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人民群众踊跃参与,“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如今主体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五个重庆”建设,蕴涵着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重庆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为“民生导向”、“缩差共富”之路提供了良好综合环境、打下了坚实发展基础。“五个重庆”,既是社会建设、也是经济建设,既是发展战略的大智慧、也是民生福祉的大跨越,实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与时代要求的和谐统一,国家战略与重庆发展之路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城市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截至2011年底,“五个重庆”累计投资960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3%,其中财政投入超过2300亿元,项目遍及巴山渝水,惠及千万百姓。“五个重庆”已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名片”。
改善环境,扮靓城市“客厅”
整洁清爽的楼宇,鲜花绿树簇拥的街道,推门可见的公园绿地……这个春节,在深圳上班的李茹回家探亲,着实被家门口的变化震惊了。“以前重庆城只能晚上看,只能朝上看。如今,无论是白天看,还是朝上朝下看,都很耐看!”李茹感叹道。
宜居,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更是现代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五个重庆”建设的深入推进,一项项具体实在的举措,扮靓着我们的“客厅”。
为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市民居住品质,重庆在全球招标,完成两江四岸重点片区规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依山滨江资源,打造一流的“亲水“空间。建设城市广场164个、各类公园和小憩园882个。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参展规模和水平创历届之最,为市民增添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为拓园增绿,主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一般用来建广场、公园和绿化,老社区居民出门三五百米就可见到成片绿地。
投入500多亿元,全市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去年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有了良好的城市环境,还得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山区,重庆各区县都着力打造“森林重庆”。三年里,重庆人种了三十年的树,人工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速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3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绿地率达到38.3%。
通过“宜居重庆”建设,城市细节得到重视,城市观感得到改善,市民对“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重庆在100座城市里,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第五名。
随着林地的增加,市民普遍反映,农村山更青了,致富更有希望;城市树更多了,空气更清新。2011年我市还获得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级“生态中国城市奖”和第一个“森林之都”商标注册申报权。
民生为大,惠及千万百姓
去年9月,重庆开全国先河,为食品生产经营出台了12条财税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质量检测等财力投入,减免相关契税,降低物流费和物业费,每年大体减税20亿元。
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称,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市场供给,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从源头上改变食品企业的发展环境,确保食品农产品的健康。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健康重庆,就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都健康”。据悉,三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37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24%,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营养促进工程,修建社区健身设施,让全民更健康。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重庆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为68%,高居全国第一,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58岁,居西部第一。
民生为大,民生为本。事实上,“五个重庆”蕴涵着浓郁的人本思想,每个“重庆”都既是经济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森林重庆”侧重环境,“畅通重庆”偏重效率,“宜居重庆”重舒适,“平安重庆”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健康重庆”更是关注人的本身。“五个重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改善民生的体系。
也正因为此,“五个重庆”作为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抓手”和载体,一经提出,就显现出了巨大的活力。
在“平安重庆”建设中,我市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全市20万机关干部每年参与接访下访30万人次,累计接待群众244万人次;市、区县共投入134亿元,解决各类矛盾35万余件,惠及群众600多万人。
为了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全市设立交巡警平台500个,投入警力1.4万多名,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全市街面犯罪下降近40%。
通过平安重庆建设,2011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再创历史新高。我市也因此被评为亚洲十大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
提升效能,推动经济发展
“‘森林重庆’建设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我从心眼里支持。”酉阳造林大户胡长明对“森林重庆”建设特别拥护。过去他投入15万元造林2500亩,却长期亏损。“森林重庆”的建设热潮,提升了林地的价值,也改变了胡长明的命运。他初步算账,仅仅把其中的1220亩出售,至少可以获得110万元收益。
事实上,“森林重庆”的建设,不仅是要绿化广袤山川,更要变荒山穷山为秀山宝山,真正让林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两权”分离,并结合农村森林工程,新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基地540万亩,同时加大林下经济扶持力度,培育林下产业基地600万亩,林下产值达到70亿元,带动72万户林农户均增收过万元。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坦言,“五个重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单位。一旦这些资源聚合起来,将产生巨大能量,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倍增作用。尤其是五大立体功能一旦成型,在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增强对外吸引力等方面,都将产生明显功效,重庆人居和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善。
一个例证是,畅通建设中,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019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01%,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以及农村路网建设,建成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加速形成了“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渝新欧”铁路全线贯通,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通车,使重庆成为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之一,占据了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各种软硬环境的改变,推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经济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三,去年GDP增速则居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