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市委书记薄熙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关于“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发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指出,“五个重庆”建设既是环境,也是民生,还是发展,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继续推进,促进重庆科学发展。
自20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建设“五个重庆”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主体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资9600亿元,项目遍及巴山渝水,惠及千万百姓。自然和人居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33%提高到去年的39%,人工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1500多万平方米,原住民住上了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主城还新建60个广场,老百姓有了更多散步、遛弯儿的空间。交通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渝新欧铁路全线贯通,江北机场成为内陆最大的复合型枢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2500万人次;农村公路乡镇100%通畅,行政村100%通达,在“山高沟深”中实现了四通八达。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群众安全感指数提高到96%。老百姓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76.58岁,重庆医疗卫生群众满意率居全国前列。重庆还被评为亚洲十大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还获得了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级“生态中国城市奖”和第一个“森林之都”商标注册申报权。
在“五个重庆”建设中,我市6万多名人大代表热情参与“代表行动”,既当监督员,也做建设者,联系帮扶留守儿童19万人,助推微企发展2.3万户。市政协系统积极助推发展,据统计,2011年,助推活动涉及项目1.1万多个,涉及资金1353亿元,万名政协委员还为民办实事2.5万多件。
会议认为,“五个重庆”建设,蕴含着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与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相得益彰。它全面提升了城市品质,优化了城市空间,增强了城市活力,同步实现了市民住有所居、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娱有所乐,应继续深入推进。而“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区县发展”等活动,凸显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使人大、政协工作更具时代特征。要继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之不断向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薄熙来说,这些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令人欣慰。这说明天道酬勤,咱活儿没白干,汗没白流,山城人民深感自豪!3年多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11次,市府与市委心心相印,配合默契。市委决定下发后,政府想方设法抓落实,财政投入2370亿元,全社会累计投资9600亿元,工作力度之大令人赞叹。人大、政协,除了依法监督、建言献策,还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区县发展”,不仅“看”和“说”,还实实在在地动手“干”,直接推动了“五个重庆”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薄熙来说,“五个重庆”建设既是“环境”,也是“民生”,还是“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义”。一个地方搞发展,容易把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当成相对独立的三大块儿。我们这些年抓“五个重庆”建设,把优化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关系,有序展开,同期推进,实现了民生、发展和环境三者兼得,而且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其实,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都市,都在考虑城里塞不塞车,是不是平安、宜居,生态环境怎么样,人民群众是否健康长寿等等。我们把这些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拢在一块儿考虑,拿出同步解决的办法,很有效果,已对重庆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薄熙来说,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在“五个重庆”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中央领导肯定,人民群众认可。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还要有更高的追求。要清醒认识存在的困难,认真查找尚存的问题,尽快补上“短板”,把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向市民介绍,形成共识,以营造同心协力的更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