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约30多万重庆人分配到公租房
住进民心佳园那天,何伟躺在大床上,激动得一夜未眠。
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他的人生就是一架波音747,满载梦想,在跑道外苦等多时,终于到了一飞冲天的时刻。
承载何伟梦想之翼的,是一间普通的两室一厅,60平方米。但如果联系到何伟之前的“窘境”,那种激动便不难理解。
他和妻子秦江华分别来自三峡库区的两座小城——垫江和忠县。进城参加工作后,两人在弹子石租了一间农房住。“没有电梯,没有地砖,光线也不好。一刮风下雨,屋里就特别昏暗。”何伟说,“都不好意思请父母进城来坐坐,实在是太简陋了。”
更为恼火的是,“搬过4次家,每次都只住了半年左右。要么是房东涨价,要么是遭遇拆迁。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流浪的鸟,失落感,挫败感随时都会涌上心头。”
“窘境”终于得到改变。经申请,半年前,何伟住进了民心佳园13—6—3:
电梯房,新地砖;液晶电视,绝对亮敞。
门口贴着一张象征幸福喜庆的“福”字,卧室里放着一家子的合影,地上还铺满了1岁零7个月大的女儿练习走路的卡通软垫……
这是一张名为山城民生画卷的局部图。
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用两年半时间做好群众最关心的10件大事,即后来的“民生十条”。首当其冲的就是,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为200万名中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
“普通百姓辛苦几十年,还住不上一套像样的房子,那怎么行?我们是人民的政府,当然要为人民群众把基本住房解决好!”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
说干就干。
2010年2月28日,重庆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正式动工。
2011年3月2日,重庆公租房首次摇号配租,成功配租15281套。
4月16日,民心佳园迎来第一批签约入住的承租户。
……
截至目前,重庆公租房建设开工2871万平方米;通过公开摇号分配的8.2万套,加上各个区县园区建设分配的,共达11万套,约30多万群众分配到公租房。无论开工量还是分配量,均居全国之首。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赞许道:“重庆建设公租房是一大德政,为全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制度设计也很合理,坚持搞下去,不仅能让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还能通过出售,让老百姓‘居有其屋’。”
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
公租房建设,并不太富裕的重庆如何能一枝独秀?
“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看,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怎样把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民生导向。围绕民生抓发展,大家都有盼头,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起来了,三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起来了,生产力自然就会大发展。”薄熙来认为,只有坚持民生导向,才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培育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因为有这一理念支撑,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五个重庆”建设、“民生十条”和“共富十二条”。
重庆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0%以上。这意味着,十年内,有1000万重庆农民将转为市民。
“我们城市化进程、产业发展都异常迅猛,各类人才不断朝城市汇集,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住房制度体系,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说。
据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观察,各地的住房体系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政府保低端,其他完全由市场解决;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靠市场。第三种,便是重庆模式。
黄奇帆将重庆住房制度体系归纳成三句话: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占城镇人口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配置,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由公租房保障。
三种模式,孰优孰劣?
对于“城市夹心层”即家庭收入处于中间60%的家庭而言,一方面因房价过高而够不着市场,另一方面又不够资格享受廉租房。第一种模式的局限显而易见。
至于第二种模式,王小广也认为有明显不足。“‘高端靠市场’似乎很有说服力,但问题是市场难道没有政策的作用空间吗?对高端家庭无限制的投资需求难道不加以必要的干预吗?”相较之下,王小广认为,第三种模式“较为合理”。
“在以民生为导向、‘缩差共富’的顶层设计中,公租房建设和土地储备制度、地票交易制度、户籍改革等环环相扣,搭起了‘缩差共富’的阶梯。”郭唐勇认为,正是户籍改革、地票交易,让农民进了城,让政府储备了土地,也给公租房提供了需求和空间。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说:“公租房建设的成败,主要还是看执政理念是否真正转变。如果真正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将以人为本、民生导向落到实处,建设公租房根本不是难事。而且,公租房建好了,还能‘赚钱’,吸引更多投资。”
富士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常有记者不解:“富士康在沿海有很多工厂,为什么又到重庆投资呢?”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回答:“重庆建了大量公租房,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可以专心做生意。”
重庆公租房将永远姓“公”
为更好的体现民生导向理念,重庆提出了建设公租房“四公原则”,即“公有、公建、公营、公益”。
据了解,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国有企业是重庆公租房的建设主体,同时也是产权所有者。此外,重庆还专门组建了公租房管理局,履行房源储备、审核配租和监督管理等职责。“重庆公租房将永远姓‘公’。”黄奇帆说。
然而,正是这一“公”字当头、政府包揽的做法,遭来了无数非议。
一位天涯网友就重庆公租房建设模式戏谑称:“政府没有包揽食堂,所以今天我们能吃饱饭;政府没有包揽通讯,所以今天我们都能用上手机……”
一位开发商则直言不讳:10多年前,我们全盘实行住房商品化,今天却出现了房地产市场泡沫、限购以及引发经济恶化。而如今,似乎正走入另一个极端,以大跃进的生产方式的建设公租房以限制商品房,其本质是“为了让一条腿长大,就把另一条腿砍折”。
对此,郭唐勇反驳道:“作为私有的或一般企业,利益肯定是其最终极的追求。一旦社会资本进入公租房,可能解了近渴,却留下了远忧。”
譬如,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公租房,产权如何界定?政府要给予多少的土地出让金、配套、税费的政策优惠?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公租房的保障价值如何平衡?包括未来配租、管理等环节都很容易出现政策不清、分配不公和利益输送等问题。黄奇帆认为,“这是一笔糊涂账”。
在重庆,公租房建设所需土地全部由政府划拨,由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承建并持有产权。如此一来,公租房从建设到管理,政府一目了然。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国企而言,公租房建设是必须完成的重要民生任务,市政府、国资委也将此纳入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目标考核。”郭唐勇说。
在退出方式上,重庆公租房实行永远封闭运行。承租人住满5年后可以成本价购买自住,但不得上市交易,确需转让的由政府以原价加银行利息回购,使公租房始终在保障性住房系统内循环。
黄奇帆指出,政府在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减免税费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绝非是与民争利。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享有减免政府性基金、税费优惠政策等公共资源,全部体现在公益方面,不会使公共资源成为个别人“发财的阶梯”。
大账平衡、动态平衡,重庆“不差钱”
坚持“四公原则”看似不难,但如何保证公租房建设可持续发展,却不那么容易。
钱,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
纵观全国,公租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一,资金筹集压力大,地方财力有限,银行贷款很难,无法回收成本,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资金难以平衡;二,公租房作为公益产品,租金低廉,与市场化开发形成冲突,投资回报率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三,倾向于将营建主体让位给社会。
但广州“万科·万汇楼”却给跃跃欲试的社会资本泼了一盆冷水。万汇楼是国内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首个案例,万科在万汇楼项目上总投资为4624万元,其中1500万元是万科的专项费用,而对于其余的3124万元,万科总裁郁亮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算利息,万科需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按照上述思路走下去,很难建立起公租房建设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甚至会走入死胡同。”黄奇帆认为,建设公租房,其投资是较长周期的动态平衡。如果想通过建设公租房“赚钱”,必然荆棘丛生、寸步难行。
那么,没有社会资本进入,公租房该如何实现资金平衡?
“在投融资领域,政府投入往往具有先导性,对各种社会资本形成引导和激励效应。”黄奇帆透露,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重庆除了已由政府原储备的土地划拨之外,约需1100多亿元现金投入。
其中,由政府先期投入300多亿资本金,包括中央专项、本级财政支出、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在此基础上,拓展融资渠道,一是通过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二是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央企等非银行机构融资,总计800多亿元,以实现建设资金的大账平衡。
2010年6月7日,华夏银行正式成为重庆公租房建设贷款银行,授信总额16亿。9月27日,华夏银行发放首笔贷款6377万元。据悉,这是国内银行发放的第一笔公租房贷款。随后,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纷纷介入公租房建设,分批次提供贷款。
目前,中央补助和重庆市级财政已先期投入230多亿元,撬动了社会投入250多亿元,保障了当下开工项目的资金需求。
融到了资,又该怎么偿还呢?
黄奇帆透露,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按10%的比例配建商业设施,以市价出售,可回笼资金400多亿元;二是承租5年后,出售约1/3有限产权的公租房,可回收资金400多亿元;三是每年收取的租金,扣除维护和管理费用后仍有盈余,可用于平衡贷款利息。“这样一来,公租房就可以实现整个资金体系的动态平衡。”
2011年8月,重庆对2344户公租房家庭的调查显示:有意愿购买有限产权公租房的占65.1%,有76.55%的承租户愿意在本社区经营商业,远高于政府预想。在民心佳园第一次招商会上,100多个商铺竟然吸引了近6000人登记报名。
胡光英选的日杂商铺便在E3区,面积144平方米。在她看来:“民心佳园这么大个小区,市场潜力有多大,掐指一算便清清楚楚。拿得到这个门面全靠运气,好多人都在排着队呢。”
“资产封闭运转重在体现保障属性,资金开放筹措重在确保建设所需,二者结合就能实现阳光建设与市场化运营的有机统一,公租房的资金平衡就有制度保障。”黄奇帆说:“政府只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公租房建设可以‘不差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