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张继楼,男,1926年生,汉族。中国作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历任《说古唱今》杂志(后改为《群众文艺》月刊)、《红岩》文学季刊、《奔腾》文学月刊、《红岩》文学双月刊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创作联络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离休。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20多种。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
“宝宝跳一跳,摘个水蜜桃,宝宝跳两跳,吃个紫葡萄,”昨日,记者来到儿童诗人张继楼的家里,看见他乐呵呵地吟着自己的新作,眼神里满是孩子般的天真。
86岁的高龄,张继楼脸上的笑容仍带着童真。张继楼告诉记者,他准备在今年出一本《趣味儿歌100首》的新书,现在已经创作了80余首,“我爱把自己写的儿歌反复念念,多念几遍就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不好的地方就得改。”他说,“好的儿歌首先就是要上口。”
母亲的童谣影响了我一生
张继楼原是江苏宜兴人,1950年随军参加“西南服务团文艺队”,来到重庆,没想到从此就扎下了根。1953年,他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年少时的记忆便一股股涌现出来。
“那是母亲留给我一生的财富。”张继楼有几分感伤地追忆。
张继楼是遗腹子,自幼由母亲带大。黄昏,牛羊从田间回来,母亲便教他唱“东边牛来了,西边马来了,张家大姐回家了。”晚上,母亲抱着张继楼在道场上散步,指着天上的月亮,给他唱“月亮婆婆拜,拜到来年好世界。”这些,都在张继楼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直到现在,他还能背诵母亲教过自己的歌谣。
“这些种子埋得很深,久久未能萌发。直到我二十岁,才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张继楼幽幽地说。
成年后,张继楼立志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60多年来,张继楼在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颇为盎然。他共出版儿童文学29本,有的入选幼儿园语言教材(如儿歌《蚱蜢》《共伞》),有的入选低年级语言教材、同步语文辅助阅读教材(如幼儿故事《维维画的画》)。
情系《少年先锋报》
不仅在儿歌、儿童诗等方面建树颇多,张继楼对重庆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也倾注了热情。
“事情还得从那一年说起。”张继楼说,“那年‘四人帮’已完蛋,但重庆作家协会还未恢复工作,我是作协创联部的副主任,抓组织工作,闲着无聊,总想干点什么。于是我便和少年宫沈国仁同志联系,在少年宫成立了一个儿童文学创作组。”张继楼称,这个儿童文学创作组每月活动一次——联络感情、互通信息、讨论作品。成员中,仅少数几个是作协会员,绝大多数是工厂、学校的青年文学业余爱好者。
那时作协的刊物还未复刊,市里的几家报纸副刊,又很少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看着一叠叠质量还不错的儿童诗找不着出路,张继楼很着急,他说,“当时,沈国仁同志自告奋勇,决定找人刻钢板油印出版,大家为刊物取名为《红岩少年报》,每月一期,由他亲自推着手推车,送往各个学校。其中有一期还是《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专刊,套色精印,美观大方,十分耐看。”
后来,在多方努力下,《红岩少年报》终于改成铅印,正式出版,面向学校,公开发行。1986年改为《少年先锋报》,由四川省少工委领导。
为了进一步繁荣重庆儿童诗的创作,从1986年开始,张继楼每年都会联合各种报刊,举办儿童诗歌笔会,连续办了9届。他苦口婆心,说服、动员了重庆、成都等地多家报刊参与。“这前前后后,吸引了川渝两地的300多位诗歌作者参加,累计发表儿童作品3000余篇,这在当代诗坛,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的盛况。”回忆往昔,张继楼难掩喜悦。
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孩子
“儿童诗看起来容易,实际上需要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实际经历。”对于自己的创作,张继楼有感而发。为了保持一颗童心,张老经常去幼儿园里“采风”,看孩子们怎样说话,怎样观察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
“刮风了,下雨了,
幼儿园里放学了。
看一看,谁来了?
妈妈撑着伞来了。
走出门,回头瞧,
屋檐下站着张小宝。
招招手,笑一笑,
伞下多了一双脚。”
这是选自张继楼颇为得意的一组童诗《童年的彩墨画》。“我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孩子,和小朋友玩,等妈妈,往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说到这里,张继楼眼睛亮亮的。
每到寒暑假,张继楼就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孩子们的夏令营和少年宫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过生日,分蛋糕,和他们讲讲心里话;他走进中小学,给孩子们讲故事,鼓励他们创作,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他还关心各国的小朋友,通过作协,与他们通信,增强大家之间的友谊。
“爱孩子,不是口头上说说。爱要在行动中彰显出来,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们多做些事。”张继楼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孜孜不倦地为重庆儿童文学的发展,四处奔走,组织聚会,开展活动,著书讲课。
“他是大西南的歌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如此评价张继楼,“他的童话,朴实平易,注重情趣,满含爱心,他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写的。”
是的,不追求名利,只怀揣爱心、童心,这就是张继楼一生守望的世界,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