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去年我市实现GDP10011.13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跃居全国第一。至此,重庆成为全国第7个(其他六个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苏州)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庆的万亿GDP以及2012年开启的“后万亿时代”?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应对?昨天,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接受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今年,重庆将以四大着力点开启GDP“后万亿时代”。
着力点一
防止“中等收入陷阱”
重庆日报:从直辖以后到去年实现万亿GDP,重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012年起,重庆进入了人均GDP5000美元时期,这一时期被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发改委作为全市综合经济部门,将怎样统筹全局,避免重庆走入“陷阱”。
杨庆育:根据重庆直辖后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特征的不同,我们通常把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从1997年直辖到2007年,是重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10年。其中,从第一次全市党代会到第二次全市党代会期间,重庆的GDP增速在10%以下;第二次和第三次党代会之间,GDP增速保持在12%-14%的水平。这一时期,重庆的主要精力是完成党中央交办给重庆的三峡库区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农村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件大事”。
从2007年至今,重庆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时期。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重庆的GDP增速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从2009年-2011年,全市GDP总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翻一番,到2011年突破万亿规模,在基数较大的前提下,实现翻番的时间比以往更短,充分证明了重庆进入了加快发展新时期。这一阶段,重庆主要精力是在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314”总体部署引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实施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内陆开放高地、五个重庆建设和推动缩差共富一系列实践。
2011年重庆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进入了5000美元至8000美元这个国际公认的矛盾凸显期,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从经济角度看,“中等收入陷阱”有三个重要特征——结构调整停滞不前、质量提升没有空间、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
事实上,市委市政府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实施民生导向经济以及缩差共富等一系列措施,已经为重庆防止“中等收入陷阱”打好了基础。今年,重庆要全面提升两江新区等开放大平台,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港区建成智能口岸,在提升“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运行效率的同时,加快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入渝。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机遇,积极稳妥帮助“走出去”,搞好战略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境外并购项目。此外,还要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支持环渝地市实施“融入重庆”战略。
着力点二
全力实施好28个重大项目
重庆日报:重庆已经进入依靠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向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并重转变,今年重庆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杨庆育:重庆和所有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都不同,其他六个城市的面积都只有不到1万平方公里,而我市的面积有8.2万平方公里,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更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拉动的持续力更强。
今年重庆将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对“两翼”地区、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公共服务的投入,抓好在建工程和续建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及民生工程3个3000亿元年度投资计划,滚动实施“四百”重点项目。
重中之重是抓好年度28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液晶面板生产线、硬盘、3000万台打印机、30万台服务器、熔融炼铁、MDI、直升机制造、千万千瓦电站、100万辆汽车及200万台发动机等10大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集中度,壮大实体经济;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果园港、1000公里高速公路、1158公里铁路、68公里轨道、电网、通信枢纽、大中型水利工程等8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提升直辖市功能形象;朝天门片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化龙桥片区、钓鱼嘴半岛和老重钢片区、九龙半岛片区、龙兴复盛片区、悦来会展中心及中央公园片区、龙洲湾滨江片区、西永组团核心区(L地块)、礼嘉片区等主城10大片区建设任务,改善城市风貌和投资环境,稳定房地产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着力点三
缩差共富重在“授人以渔”
重庆日报:重庆的基尼系数从0.438降至0.421,您怎样看待下降的0.017?重庆的“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基尼系数将降到0.35,我们将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
杨庆育:首先我认为重庆在缩差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国际公认指标,在0-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差距就越小。一直以来,不论是全国范围内其他省市还是重庆自身,基尼系数都呈上升趋势,做到维持现状不上升,都十分困难,因此,重庆虽然只下降了0.017,但是扭转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态势,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了不起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重庆要通过各种努力,把基尼系数缩小到0.35,我认为重要的方式是“授人以渔”。
重庆的缩差共富不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平均主义”,后发地区和弱势群体不能仅仅靠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缩小差距,如果这样,会使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失去持续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在缩差共富过程中让后发地区和弱势群体拥有自身的造血功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使落后地区更好发展,应该继续抓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差异化和互补的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3万户以上。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创新举措,建立大型国有企业和骨干民营企业通过外包、订单等形式带动微型企业发展新机制。
着力点四
实现改革制度化和常态化
重庆日报:今年是重庆“后万亿时代”的起始之年,请您谈谈重庆改革有什么新的思路。
杨庆育:重庆今后的发展,改革是一个强大的动力。今年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五周年,将继续坚持民生导向、共建共享共富,围绕缩小三个差距,推进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首先是积极推进重点改革制度化和常态化。比如建立起户籍改革制度性转移通道,用一年半时间让322万农民工及其新生代转户进城,今年重点是建立起户籍改革的制度性转移通道,确保农村宅基地处置、利用流程规范运转,落实好转户居民的各项政策待遇,使这项制度常态化。此外,完善公租房运管机制、地票制度改革、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圈翼”对口帮扶机制等都要形成制度。
另外,今年我市将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职工收入的比重,按照“提低、扩中、限高”的基本思路,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使今年我市基尼系数降到0.4左右。
具体途径是: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做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高管薪酬“三挂钩”,对市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实行预算管理,将职工工资增长纳入高管业绩考核。加大财政供养人员津补贴和职工社保待遇统筹力度。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强化对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人群的征收监控。对小型微利企业、微型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企业等给予税收优惠。制定政策减轻普通劳动者税负。努力扩大就业,综合改善就业环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