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去年GDP超过万亿元,说明重庆经济正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昨日,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在2011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全面落实国务院三号文精神,以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一手抓内陆开放高地培育,一手抓“五个重庆”建设,致力于共富发展,在西部初步探索出一条速度与效益兼顾、结构与质量并重的科学跨越发展之路。
杨庆育认为,综合其他数据看,我市经济运行具有五大新特征——
重庆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3年实现了4个翻番。去年GDP超万亿、投资达到7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均比2008年翻了一番。其中,以反映地区经济运行综合状况的GDP指标翻番周期逐渐缩短,1995年开始,8年翻一番;2004年开始,5年翻一番;2009年到去年3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重庆速度连上3个台阶。2002年以前我市GDP增速平均在10%以下,2007年以前15%以下,最近4年接近16%,去年达到16.4%,居全国第一。杨庆育认为,按照经济发展周期理论判断,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市把握好机遇,还可以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我市以“垂直整合”的理念引导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加快建设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建设“渝新欧”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全球瞩目的两江新区等开放大平台,为我市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创造了基础条件。去年,我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58亿美元(包括结算和转口数据)。目前,重庆的外贸依存度已上升到23%,比2008年提高了接近1倍。去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总量居中西部第一。按照1:6拉动社会投资,社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
发展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去年,重庆万亿元GDP创造的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00多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五位。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5.5%和22.8%。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重庆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进入了5000至8000美元这个国际公认的矛盾凸显期,一般说来,进入5000美元容易陷进中等收入陷阱,主要体现在发展质量难以提高、工业发展动力减弱等方面。但我市经济的质量、结构以及工业化的进程,均显示重庆已逐步走上了协调发展之路。去年,我市工业化进程提速,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6.9%。
杨庆育认为,重庆城乡协调发展的直辖市框架基本形成。三个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收入比由以前的3.33∶1缩小到3.15∶1,“一小时经济圈”与“两翼”人均GDP差距由2.2∶1缩小到2.17∶1,基尼系数由0.438下降到0.421,居民幸福指数跃居全国第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增长到113万户,同比增长23%。
自2008年以来,重庆农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5%以上,这在全国都是高速度。在去年遭受了干旱、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夏粮产量仍实现了五连增。金融产业茁壮成长,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超过了GDP总量,土地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等7大要素市场交易额超过了3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去年,我市投资增长30%,但进出口增长了140%,消费增长18.7%,消费增速居西部前列,尤其是金银珠宝、装饰装潢、家具家电、汽车消费平均增长率均接近40%,升级升温势头强劲。
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坚实步伐。重庆在实现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各种资源消耗明显降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经济增速低了1.9个百分点,万元GDP的电耗716千瓦时,低于沿海经济大省,也比去年GDP过万亿的广西和江西低,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4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森林覆盖率39%,重庆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