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新春时。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的秀山花灯,都将为人们送上最美好的新春祝福。盛行于我市秀山自治县的秀山花灯,属于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也是我市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作之一。秀山花灯融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堪称“中华一绝”。
历史记载,秀山花灯起源于元代的“跳团团”(即男、女二人在方桌上载歌载舞,连说带唱),明代又融入采茶戏的一些歌舞表演形式,始有“花灯”之称。后来,又发展为搭花台、花灯单边戏和现代花灯剧。
秀山花灯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其中,以我市秀山自治县最具代表性。
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秀山花灯表演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六以后就叫“厚脸灯”。秀山花灯的传统表演,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只要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
有意思的是,由于各地花灯班表演形式、风格、内容的需要,也设置特殊场地。比如,表演“高台花灯”,就需要传统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张,表演的二人在几张桌子重叠高度的桌面上进行花灯二人转表演。至于花灯小戏,则需要“搭台子”,简易布景,一般是在坝子的土台上表演,或者在吊脚楼上表演。
在秀山花灯的演出中,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主要包括:设灯堂、启灯(请灯)、跳灯、辞灯。设灯堂是带有浓厚传统仪式的表演活动。花灯班在出灯前,都要设灯堂,供奉“金花小姐”、“银花二娘”神位,由灯师傅点燃香烛、烧纸钱敬奉花灯神,祈求、保佑跳灯人诸事顺利平安吉祥。祭拜仪式后,就在灯堂又唱又跳。由灯师傅先领唱《安位》、《唱位》、《开光》,其后,齐唱《起灯调》,并将要演出的曲调唱一遍。
请灯仪式结束后,花灯班就可外出跳花灯了。
跳灯,是秀山花灯的主要演出活动。花灯班都是在接灯人家的堂屋、院坝跳。先唱《观灯调》、《祝贺调》,临走时唱《谢主调》。
最后一个环节是辞灯,到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花灯班就在河边坝子举行辞灯仪式,祭拜神灵,演唱《送灯调》,由掌调灯师傅领唱一遍春节期间所有演唱的花灯曲调。然后,人们焚烧花灯及神位,并将跳灯人的衣服从火上抛过,祈求跳灯人一年平安,来年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