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新开建公租房21.92万套、约1300万平方米,实际落实公租房用地550.2公顷(含公租房配建廉租房项目),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不管是开工量还是建设量,我市都跑在全国其它城市的前面。不仅如此,去年全市公租房累计入住1.5万户、约3万余人。
这些目标是怎样达到的?
用地有供应机制
为了确保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市国土房管局专门建立了规范、有序、高效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机制。
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初,在下达给各区县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便将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予以单列。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科学测算公租房建设用地需求,并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
接下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该局对各区县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实行责任制,将用地落实情况纳入各区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该局及时跟踪、检查、督导各区县,以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落实和供应,还通过现场督办、约谈等方式,督促各区县有关部门提高审批效率。
建设既快又安全
当公租房的土地供应得到保证后,负责修建的单位也非常“给力”,又好又快地实现了“三天一层楼”。
重庆建工集团负责了好几个公租房小区的施工。在民心佳园,“每道工序的交替时间都卡得很紧很死,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完全就是挤出来的。”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般来说,在修建普通的商品房时,通常只会保留1—2层的支撑架,而且每次都要等到每一层楼的混凝土干透了,才会继续往上修。但在民心佳园,施工者们同时使用3—4层的备用支撑架,“这样一来,楼体自身不承重了,支撑的力量更大。而且还能够让每层的混凝土在浇筑成型后,不用等到完全凝固就可以往上修。”该负责人称,用这种方式,虽然成本可能会增加,但混凝土既不会变形还可以缩短工期。
不仅如此,施工时每道工序的衔接时间也力求不耽误。“上一步要完了,下一步骤的工人就全部进场待命。”原来,这是为了一个步骤完成就马上推进到下一个,把衔接的时间争取降低到最少。
此外,普通住宅楼盘往往是在完成了主体施工后再去规划绿化设施。可是公租房不一样——一边修一边就在建绿化。如此一来,每栋楼的主体施工完成时,周边的绿化工程、地下管网等工程就随即跟上,时间就挤出来了。
房屋设计标准高
事实上,除了保证土地供应和修建速度外,市建委还为公租房制定了一套专门的设计标准,今年1月1日起,《公共租赁房设计标准》正式实施。
标准中要求公租房项目的容积率为3.5-4.0,绿地率不能低于30%,小区内的体育设施要包括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路径、儿童游戏场、篮球场、室外综合健身场等。商业设施包括银行、邮电、综合超市、便利店、餐饮点、农贸市场等。其中,农贸市场每千人不小于80平方米。
同时,标准中还为公租房的停车位、公交车站、学校等配套设施制定了标准。
如停车位,住宅按100平方米0.34辆配置,商业按每100平方米1辆配置;除商业外其他公共建筑,每100平方米按0.7辆配置。在1万人居住的公租房小区,公交首末站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而幼儿园的规模每处不大于18个班,小学的规模为24-60个班。
此外,标准中还特别关照到了居住公租房的老年人。我市公租房设计标准遵循老龄化社会住宅设计通则。
其中规定,公租房的老年人住宅日照不低于冬至日两小时的标准;入户空间要有坐凳、扶手安装的空间;老年人卫生间按如厕、沐浴、漱洗等不同功能分室设计;户内要安装紧急报警求救装置;老年人成套住宅在公租房小区中的比例,不能低于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