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全长160余公里,却需6天5夜才能走完的生死路——穿越10余条冰河、8座终年不化的雪山,海拔落差2500多米,到处都是刀锋山、老虎嘴,毒虫、猛兽出没,泥石流、雪崩频发……
这也是一条与祖国主权息息相关的边防路。在这条西藏军区最苦、最远、最险的巡逻道上,某边防团二连班长、重庆永川籍战士杨祥国10年往返60趟,行程两万余公里,经历47次生死考验,用一串串坚毅的脚步,丈量着一名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
“只要还走得动,就决不离开巡逻路”
2002年,杨祥国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从重庆永川区执意走进雪域军营时,后勤部队要留他,他却不干,“我当兵就是为了扛枪,坚决申请到边防一线。”
当杨祥国如愿来到当时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电话的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二连时,他才真正见识了边防的苦:每天摸爬滚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在高寒缺氧环境下跑5公里,恨不得在胸上凿个孔,畅快呼吸;单双杠、俯卧撑,练得筷子几乎都拿不起……
最苦的还要算背主副食。连队唯一的补给线,是环绕在悬崖峭壁边一条14公里的羊肠小道。积雪后的路面溜滑难行,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米面油,还要一手揪着崖边的植被,一手抓着攀登绳,艰难爬行。
2002年5月,杨祥国创下纪录:当兵5个月后就成为正式巡逻队员,这是该连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人。
走上巡逻路,也走进了先辈的英勇历史。巡逻线要经过一片上世纪60年代的战场,50年前,一群单衣单裤的中国军人,趁着一场大雪正浓的战机,带着1公斤炒面,翻过喜马拉雅山,一举将入侵的敌人消灭,收复了这片国土。
跋涉在撒满先烈热血的土地上,杨祥国对国土有了最刻骨铭心的认识,他暗自许下誓言:只要还走得动,就决不离开巡逻路。
第一次巡逻,他3次命悬一线
二连的巡逻道以险闻名西藏边防——它全长160余公里,途经10余条冰河、8座常年积雪的雪山,绝壁、塌方、激流等危险路段达200多处,多数时候得沿陡峭的悬崖行进,37处需借助攀登绳、26处要架设悬梯。
自有驻军以来,先后有10余名官兵牺牲在这条路上,受伤致残者更是不胜枚举。
2002年5月第一次巡逻,杨祥国就连涉三险,命悬一线。
由于巡逻线在无人区,保障全靠自己携带。尽管为了减少负重,连生活必需品都尽量舍弃,盛饭用罐头盒,嚼口香糖除口臭,洗脸用手。但和大家一样,杨祥国出征时的背囊仍有近40公斤重。负重跋涉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荒原,其艰辛程度超乎常人的想象。
这次巡逻的第3天下午,登着天梯爬刀峰山时,杨祥国一脚踩空,连人带包滑向深渊。在大家的惊呼中,下滑10多米的他,幸运地被一丛灌木挡住。待他伸头一看,顿时毛骨悚然——灌木丛下便是万丈深渊,渊底的河流细如银线。
大家赶紧抛下攀登绳,将他拉了上来。刚离险境,惊魂未定的他悲哀地发现脚崴伤了。为了不拖后腿,他一声不吭咬牙坚持跟着队伍。
到了黄昏,巡逻队乘着暮色通过独木桥,杨祥国因保护伤脚用力不均,差点坠入湍急的河流,情急之下他紧抱住木头才幸免于难。
夜宿深山,大家裹紧衣服挤在简易帐篷里过夜。睡下没多久,哨兵就急忙将大家叫醒,说附近发现狗熊。大家一下睡意全无,立马进入临战状态。很快,狗熊呼哧呼哧地向官兵逼近,危险慢慢来临,幸亏擅演口技的班长学老虎叫,才将狗熊驱走。
最后一天,杨祥国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高寒缺氧让他感觉胸口上像压着个磨盘似的,气喘像拉风箱一样。尽管温度已是零下,可汗水却依然不停地淌,很快在衣服上冻成冰碴,摩擦着皮肤,火辣辣的疼痛才让他保持一份清醒。
走到后来,这位重庆籍战士的疼痛已经麻木,竟打起瞌睡来。为保持清醒,他双手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脸。走着走着,高寒缺氧和极度疲劳竟让他产生幻觉。他猛咬自己的舌尖,当鲜血溢满口腔,才倏然清醒。
等他艰难回到连队,迎接杨祥国的战友竟没认出他来。6天5夜的苦旅,让杨祥国体重少了近5公斤,连模样都变了形。
47次与死神擦肩,21道伤疤遍布全身,身高比入伍时还矮一公分
某边防团团长苟平德曾携带计步器计算二连巡逻道的危险地段,数据定格在90000多步,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步都是对体能和意志的考验,每一步都是对祖国主权的忠诚守护。
苟团长赞叹:杨祥国担任开路先锋,经常以身涉险,他经历的生死考验更多。
2007年5月,脊柱一阵钻心的疼让杨祥国瘫倒在床上。战友将他送进团卫生队,检查结果却让他呆住了——脊柱严重变形,不能再巡逻。连队领导赶来安慰他,安心治病,治好了回连队当文书。
一星期后,就在确定下一批巡逻队员前夕,杨祥国回到连队。他拿着卫生队王林吉队长开的康复证明,找到连长报名参加巡逻。连长崔宏峰却怎么也不同意。
“连长,我一定要参加巡逻,不然待在边防连队还有什么意思!”杨祥国一遍又一遍地求着连长。
为证明自己的病已好了,他还把连长架在脖子上,一口气做了20多个扛人深蹲。
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作为尖刀组的组长,踏上了巡逻路。后来,大家才知道,在卫生队,他也是用同样的招数,才让王队长开出了康复证明。但他强忍的结果是,入伍10年后,因为长期负重巡逻脊柱变形更为严重,身高比当兵前还矮了一厘米。
2008年11月,山南军分区司令员、时任军分区参谋长岳安德到二连参加巡逻,一趟走下来掉了3个趾甲盖。
当得知杨祥国已经在巡逻路上走了40多趟,47次与死神擦肩,21道伤疤遍布全身,脊柱又严重受损。爱兵如子的岳安德,立即安排杨祥国换岗调养。很快,到团教导队担任司务长的命令就到了杨祥国手里。
可杨祥国仅仅去了一周,就坚持申请调回连队。他找到团长说,离开了巡逻道,我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13次舍身救战友,他笑言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险象环生的巡逻路上,每一步都凝聚着战友深情。杨祥国常说,没有一群生死相依的战友兄弟,他一趟也走不下来。
2002年6月,杨祥国在巡逻中,和班长祝尚礼一起掉进3米多深的泥潭。就在杨祥国惊慌失措时,祝班长蹲在泥潭中,慢慢用头将他顶上了岸。
10年巡逻路,杨祥国涉险无数,救助战友的次数更是多得数不清。记忆最深刻、最惊险的一次救助,是他用攀登绳带战友张威走出险境——
那次巡逻,战士张威攀爬雪山时因墨镜摔碎,得了雪盲症,眼睛一下子看不清东西。在雪山峭壁上独立行走,绝无生还的可能。
就在绝望之际,杨祥国伸出了温暖之手。他把张威的背囊分给大家,拿出一根攀登绳,把绳子两头分别系在自己和张威的腰上。
“别担心,我给你系道保险绳,咱们生死与共。”他语气轻松地说。
随后,杨祥国给张威找来一根树枝,两人各握一头,一起慢慢同行。每遇到危险地段,杨祥国都要停下来,用树枝提示张威摸索前进。遇到太险峻的路,他就用手握着张威的脚,慢慢放进狭小的脚窝里,一步一步往前挪。
尽管如此小心,过一处断崖时,张威还是踩滑了一处碎石,身体“唰唰”地往崖下滑落,拽着杨祥国也急速下滑。千钧一发之际,杨祥国奋力抓住一颗小松树,两人才停止下滑,斜挂在了峭壁上。闻声赶来的战友们,赶紧七手八脚把两人拉上来。
经历生死惊魂,张威哭得稀里哗啦:班长,我不走了!你解开绳子吧,我再也不拖累你了。
杨祥国紧紧抱住他,坚定地说:兄弟,别说傻话,我不会丢下你,就像你也不会丢下我一样。最终,杨祥国牵引着张威,翻越老虎嘴,闯过鬼见愁,历经千难万险平安回到连队。
从那以后,雪域“巡逻王”的称号慢慢在连队官兵间传开了,在雪域越叫越响。
难以想象的艰苦付出,让杨祥国收获了诸多荣誉:2006年,他被评为西藏军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荣立三等功;2008年,被评为西藏军区“爱军精武标兵”;2009年,荣立二等功;2010年,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10年时间里,杨祥国所带的班里有12人考上了军地院校,现在全连90%以上的班长都是他带出来的兵。西藏军区领导称赞他是当代边防战士的榜样。
为国忘家,欠下厚厚一本“亲情账”
杨祥国说,在付出与收获背后,他也欠下了一本厚厚的“亲情账”。
2006年,杨祥国的父亲患上癌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是杨祥国不能承受之痛,作为独生子,他很想回家照料父亲。可到了年底,父亲却对儿子说,“儿啊,为国家守好边防线,就是尽了最大的孝心。”
从电话里听到这番话,杨祥国泪流满面,他无法回到父亲身边绕膝尽孝,只能祈求老父亲早日康复。
2009年9月,父亲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杨祥国痛不欲生,哭得撕心裂肺,他面向家乡,长跪不起。他原本打算回家守灵,可一想到巡逻路十分艰险,连队又缺少骨干。话到嘴边又咽下,含泪重新踏上巡逻征程。
这一年底,杨祥国二级士官服役满期,他正徘徊在留队还是退伍回家照顾老母亲时。母亲却对他说:“儿啊,只要部队需要,你就该继续留队。”为此,母亲还领养了一个女儿,让儿子安心在部队服役。
在边防二连,“妻子送郎去巡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这两年,杨祥国休假回家,身上都多出几道伤疤,妻子艾容害怕丈夫出事,每次都劝丈夫少参加巡逻。
去年,她到部队探亲,陪杨祥国给烈士扫墓时,听了一桩桩悲壮往事后,终于理解了丈夫为何义无反顾,为何会如此深爱这片巍然壮美的雪域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