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历来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不过,与以往炮轰的态度不同,今年“两会”,市人大代表、华森制药董事长游洪涛的建议,让市民看到了根治药价虚高“顽疾”的希望。
游洪涛建议:应扩大重庆药交所覆盖面,让更多的供需双方通过这一平台交易,从而降低药价。游洪涛说,“通过此平台,减少了交易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价,让老百姓得利,还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加药品研发投入。”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游洪涛有些无奈,他说,在传统底价代理模式中,生产企业更像代工厂,销售由商业代理公司控制,药品出厂价被压得很低。“一个药品出厂价只有10元,但经过商业公司包装和逐级代理,层层加价,可以卖到200多元的高价。”
游洪涛说,传统模式不变,哪怕市民反映再强烈,药品生产企业对药价也无能为力。但药交所扭转了这一格局。
“药交所成立之前,我参与了讨论,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实现。”游洪涛说,企业担心药交所可能把药品当成白菜卖,讨价还价,担心药交所没有能力保证及时回款;医院担心单个分散采购,没有能力和精力逐一和生产企业沟通,谈判能力低于集中采购模式;小的配送企业担心没有覆盖能力被淘汰出局。
在诸多疑虑与观望中,重庆药交所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成立。经过近两年的“试水”,游洪涛竖起了大拇指:“确实很好,希望尽快覆盖西南乃至全国。”
药交所究竟好在哪里?游洪涛深有体会:“药厂直接和医疗机构网上谈判,不用见面,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直接降低了成本。”游洪涛算了笔账,去年一年,自己公司通过药交所销售到重庆各医疗机构的产值2千万左右,“原来要让利于代理商,还要勾兑各种关系,现在至少节约了10%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药交所挂牌价是根据药品全国平均中标价制定,价格比较合理,再加上少了中间加价环节,药品销售价降低,根治药价虚高“顽疾”,直接使老百姓受益。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挽救了大批中小药商。“以往药品卖出去,药款要等几个月才能收回,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根本拖不起,导致企业没法加大研发投入。”游洪涛说,通过药交所交易,两个月内款就到账。这使生产企业逐步从代工走到台前,对自己的产品加大研发,而商业企业则由批发转型物流企业,逐步淡出药品销售代理舞台。
除了面向重庆销售药品,游洪涛还有不少药品销往全国。在其他地方,仍存在诸多流通环节,仍有拖欠药款现象。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推广重庆药交所成功经验,扩大交易覆盖面,将重庆药交所办成覆盖西南乃至全国的药品交易所,让广大群众受益。
此外,他希望,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应积极加入药交所交易平台,使医改探索的程度更加深入,覆盖的范围更加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