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关于促进重庆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建议》新鲜出炉,16家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对接。农民工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占六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群体随之产生。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外出农民工约为2.3亿人,其中,“80后”新生代约1.4亿人,占了60%。来自我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农民工887万人,其中,市内489万人、占55%,市外398万人、占45%。
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势必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开幕3天来,已有7个民主党派、界别的17名市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提案。其中,由致公党重庆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促进重庆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建议》被列为本次会议“一号提案”。
这份集体提案的背后,凝聚着致公党重庆市委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与心血。去年3—5月、10—11月,致公党重庆市委先后两次组织志愿者就全市新生代农民工情况开展大规模调研,设计了一份多达6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在渝中、江北、沙坪坝等地广泛开展抽样调查,深入分析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作为我国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生存状态对于改善民生、缩差共富将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致公党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呼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融入城市,从而更好地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五个重庆”建设、改善民生、缩差共富中的特殊作用。
建议:五方面入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如何才能在城里扎下根,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一名新市民?致公党界别的政协委员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营造有利于他们的创业环境,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区建立职教培训平台,支持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水平,加大劳动合同的检查监督力度,加强《劳动合同法》的普及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主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居条件,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继续稳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试点,切实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入园入学问题;
创新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在社区创建党团组织,发挥党团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活跃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站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欣赏水平。
政协委员们提出,只有全方位地创造条件,为新生代农民工敞开城市大门,并及时跟进各项后续服务,才能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这个大家庭,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回应:创造条件迎接农民工进城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政府有关部门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农民工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工作,创新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多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的肯定。
市人社局负责人坦言,尽管我市农民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够强、范围不够广泛,高危行业参加各类保险的比例较低,建筑行业欠薪现象仍然突出,农民工进城的市民待遇还需进一步落实等。
今后,市级有关部门将从促进农民工就业和保障农民工权益两大方面入手,统筹规划,群策群力,不断创新思路,力争让农民工早日享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市民待遇,在城里能够安心扎根,能够真正融入城市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