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有个逻辑,凡是大面积出现、反复出现、长周期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凡是问题屡治不愈,难见效果的,就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安全生产就是这样的问题。”市长黄奇帆在1月5日举行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抓好安全生产,要着力在生产力改善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
市领导刘光磊、余远牧、刘学普、吴家农参加会议。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国家安监总局综合考核中,重庆由2003年倒数第三,跃升到2010年全国并列第一,2011年继续领先
黄奇帆说,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年,正是坚持安全生产,成就了重庆良好的发展形势。
随着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国家安监总局综合考核中,重庆由2003年倒数第三,跃升到2010年全国并列第一,2011年继续领先。几个过硬的衡量指标证明了这一进步:一是安全事故总量连续8年持续下降,去年各类事故总量同比下降7.6%;二是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死亡率、高速公路百公里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主要安全生产指标逐年降低;三是重点监测的7个重点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回想十年前,重庆一年重特大事故多达十几起,全市上下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置事故,疲于奔命。在积重难返的情况下,通过几年励精图治,能够跃升至全国先进行列,实属不易。
通过生产力基本面上的改善,逐年降低安全事故
黄奇帆说,这些年,重庆安全生产形势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在于把握了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在生产力基本面的改善上、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了功夫。
着眼于生产力基本面的改善,我们针对薄弱环节,大规模、持续增加投入,在较大范围内彻底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源头性、基础性问题。
比如,重庆这些年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而重化工、危化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这样从产业的安全性上降低了事故死亡率。
又比如,在煤矿安全方面,重庆一方面坚持整合改制,做大做强大中型煤矿,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确保产量基本稳定;另一方面铁腕关闭了2000多个小煤矿,提高了煤矿的整体安全系数。
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重庆提前10年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多公里,所有区县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农村公路建设也加快推进,行政村通达率100%、乡镇通畅率100%,许多农村危险路段通过改造,安全性大大提高。投入几十亿元搞“生命工程”,安装公路防撞护栏上万公里,国省道危险路段实现全覆盖,大大降低了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今后两年,我们还将投入20亿元安装一万公里,给县道以上和乡道高路堤全部装上防撞护栏。
在水利安全方面,重庆“十一五”期间投入385亿元大兴水利,避免了像周边地区那样饱受水灾旱灾之苦,总体上有惊无险,还大大减少了溃堤、泥石流等灾害。“十二五”还要投入1000亿元,从根本上扭转全市工程性缺水局面。
在电网改造方面,过去五年重庆投入500多亿元建成了“目”字型环网,使重庆电网达到发达地区的先进水平。“十二五”将再投资600亿元用于电网提速升级,包括特高压,再造一个重庆电网。
在水运安全方面,重庆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上修建了几十座大桥,关闭了100个渡口,剩下的渡口都经过改造,人流量也不大;同时对船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危旧房改造方面,三年投入1000亿元,全面完成了主城12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和60多个城中村改造,从源头上消除了火灾隐患。
此外,重庆还关闭了300多个危险化学品工厂;先后实施了六批企业环保搬迁;先后投入300多亿元加强三峡库区地灾防治。
正是这些生产力基本面上的改善,从源头上消灭了一大批安全隐患,使重庆安全事故逐年下降,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重庆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黄奇帆说,重庆还在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上动脑筋,做好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保障。首先,重庆在顶层设计上,响亮地提出建设“平安重庆”的目标。重庆在全国第一个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与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社会安全,作为一个“大安全”体系,协同推进,真正做到了安全覆盖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其次,严格实行“一岗两责”,建立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逐级述职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头。第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构建了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的一整套制度。第四,严格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按照“风险优先”原则,率先在煤矿、交通、危化等九大行业对企业施行分级监管,并按A、B、C、D四级进行评价分类。第五,重庆明确综治委的首要任务是抓安全。
正是这些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重庆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从而有力地保障了重庆的安全生产。
抓好校车安全,要通过尽可能就近入学,增加寄宿制学校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校车的使用
去年全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甘肃“11·16”特大校车事故发生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这一社会影响广泛的安全问题,黄奇帆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如何抓好校车安全。他说,抓好校车安全,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不应是一根筋要将校车搞到好多万辆,好像这样才是德政,其实将校车使用降到最低才是最大的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学校的规划布局,尽可能让城镇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在居民集聚区或者大型社区科学布局中小学校,让孩子们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步行上学。主城、区县城、乡镇、农村都要在这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如果孩子上学步行超过半小时,则尽可能采取寄宿制。重庆目前有2000多所寄宿制学校,能容纳150万学生,今后还要增加500所寄宿制学校,来解决学生远距离上学的问题。此外,对农村300人以下的中小学,也不要一概取缔,这些学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要给这些学校留下发展空间,要在这些学校的薄弱环节多加关心,比如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各种扶贫帮困的行为包括营养工程要全面覆盖,在边远学校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等。
黄奇帆说,上述几项措施,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校车的使用,但不可否认,全市还会有几十万学生需要坐校车上下学,涉及的校车会有几千辆,对这些校车的安全运行,我们不仅要用制度来管车、管人,而且对校车本身安全也要有成体系的设计。下一步,要严格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为孩子们建立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一是明确责任,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必须按照校车安全的要求,购买、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车。教委、公安等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教委要督促学校落实责任制、强化管理,公安机关要将校车作为路面监控的重点,严格落实好“五不准”,校车车况不良、超员、驾驶人资质不合格、证件不齐、跟车护送老师未到位的,坚决不准上路。二是校车运行要严格执行统一外观标识、统一驾驶人资质、统一安全检验标准、统一驾驶员安全培训的“四统一”规定。三是积极探索校车金融租赁、分期还款和校车专业公司运营管理等模式,尝试以点带面,在部分区县先行试点,组建校车公司专司托管运营,确保今年1000辆新安全标准校车投用。
今年重庆要初步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
黄奇帆还就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他说,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确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检验。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企业安全管理、科技成果应用、安全隐患整治、全民风险防范等“五种能力”,不断巩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高危行业安全保障、重特大事故防控、安全文化建设等“五大成效”,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防控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初步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黄奇帆还特别强调要做好能源保障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黄奇帆指出,“两会”在即,春节将至,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是做好春运调度,加强路检路查。二是抓好烟花爆竹“限放”工作。三是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四是严格值班值守制度。
会上通报了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情况,并对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