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
“以小见大,从厕所文化便可窥见城市文明。” 市人大代表张崇义在《关于对车站码头修建一定档次公共厕所的建议》(建议第1531号)中提出,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投放力度、水准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市容市貌。经调查发现,主城区的一些车站码头,人潮如织,却没有较舒适美观的公共厕所。因此,张崇义建议在重庆主城的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地段适当修建一些有一定档次的公共厕所,提升城市形象品牌。
市市政委接办该项建议后,第一时间与张崇义进行了电话联系沟通,并于2011年年初成立建议办理工作小组。小组深入调研后发现,主城区公厕还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现象,窗口繁华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仅以2010年主城各区新建的72座公厕为例,半数的公厕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繁华地区的公园、游园及新开发区,对解决当前燃眉之急的市民“如厕难”作用不大。
为此,市市政委将市委、市政府“民生十条”中要求主城区完成“新建公厕50座、改造公厕100座”的任务,纳入《重庆市2011年度城市管理重点目标责任书》,分解至主城各区,并及时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市政部门首先做好选址工作,确保需要建公厕的地方能够落实建设用地,并要求各区首先考虑改建诸如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繁华区档次不高的公厕。
同时,市市政委还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组成的“明查暗访”专项检查小组,每月对主城区公厕卫生状况给出评价,实行“挂牌”制度,对评选出的最佳公厕挂“红牌”,最差公厕挂“黑牌”,最差公厕在进行全面整改之后可以申请摘牌,以此督促主城各区加大建设改造和管理力度,确保公厕全面提档升级。据统计,2011年,主城新建公厕99座,改造公厕158座。
“在继续加大公厕新建、改造力度,提高公厕利用率的同时,我市还将添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公厕。”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可移动式公厕具有占地少、灵活性强等特点,接下来,我市还将在公交车站、临时大型集会场所等地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性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