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栉风沐雨,60年的春华秋实!23日上午,我市大型文学刊物《红岩》杂志创刊6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
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委副书记张轩、副市长谭栖伟题词祝贺,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发来贺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出席座谈会。《人民文学》、《十月》、《收获》、《当代》等著名文学期刊发来贺词、贺信。
《红岩》杂志的前身是《西南文艺》,创刊于1951年10月25日。1956年7月,《西南文艺》更名为《红岩》。《红岩》杂志累计出刊250期,刊发作品6500万字,先后发表过郭沫若等老一代著名作家、诗人的诗文作品,经典电影《芦笙恋歌》、《达吉和她的父亲》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由在《西南文艺》和《红岩》上发表的小说改编而成。改革开放以来,《红岩》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薄熙来在题词中说:“弘扬红岩精神,办好《红岩》杂志,推动重庆文化的发展繁荣。”黄奇帆在题词中说:“弘扬‘红岩’精神,再创《红岩》辉煌。”陈光国在题词中说:“春华秋实六十载,《红岩》文苑花盛开。”邢元敏在题词中说:“祝贺《红岩》杂志创刊60周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有精品力作,有喜爱读者,有广泛影响。期盼《红岩》杂志弘扬红岩精神,续写《红岩》繁荣发展新篇章!”张轩在题词中说:“《红岩》激扬六十载,再续华篇写春秋!”谭栖伟在题词中说:“《红岩》是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
何建明在贺信中说,对《红岩》杂志60年来为宣传红岩精神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红岩》杂志守住阵地,进一步发扬光大红岩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继续努力。
何事忠在座谈会上说,上世纪50年代,《红岩》杂志彰显“红色的坚实”,书写了美好的开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红岩》杂志驶离“茫茫的夜色”,迎来了明媚的春天。重庆直辖之后,《红岩》杂志完成“命运的迁徙”,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历经60年风雨历程,《红岩》杂志已经成为重庆文艺阵地的主力军,成为中国文学阵地的生力军。
何事忠说,刚刚闭幕的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办好《红岩》等文学期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委会精神和薄熙来书记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定“文学品质、精神价值、中国气象、人文关怀”的志向,始终坚守“善待读者、善待作家、善待文学”的情怀,既不抱残守缺,又不追风逐浪,进一步提升影响、发挥功能、彰显魅力,把《红岩》办成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办成弘扬红岩精神的窗口,办成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办成优秀作家成长的摇篮。
特别是要以传播红岩精神为担当,让《红岩》杂志因红岩精神而扬名,让红岩精神亦因《红岩》杂志而传播更广。希望《红岩》杂志的编辑们坚持德艺双馨追求,坚定正确办刊方向,秉持高尚文学理想,增强园丁意识,做到修文与修身共进,文品与人品齐升,进一步凝聚优秀作家,推出优秀作品。
座谈会上,颁发了第一届、第二届红岩文学奖和《红岩》创刊60周年特别荣誉奖。著名作家彭荆风、高缨、黄济人、况浩文、李一清、蓝锡麟、余德庄等纷纷发言,追忆第一次在《红岩》上发表作品的情形,倾诉对《红岩》的真挚感情,提出对未来办刊的建议。张胜泽等《红岩》杂志老编辑讲述了自己与《红岩》一起成长的故事。
市内外作家代表和《红岩》杂志几代编辑近200人参加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