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直辖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直辖以来,尽管经济发展一路上扬,GDP从1997年到2010年增长4倍多,但仍存在底子薄、基础弱,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明显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前些年我市信访总量持续攀升,最高时一年超过10万件次。
“老百姓有问题找党委、找政府,恰恰说明群众还是相信党委政府的,群众的意愿就应该成为决策的方向。”市委、市政府对此有着清醒认知和深远考虑,并从2008年起全面启动干部“大下访”工作——将信访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基础的重大事项,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经过近4年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我市化解大量社会矛盾纠纷,有效纾解了民怨、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实现了群众信访大幅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市委领导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着感情、责任、法律、政策下访群众,推动矛盾大排查,问题大解决。
2009年5月14日,合川太和镇政府被700多名群众团团围住。事情源于2005年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征地,群众认为征地补偿费过低,不断上访,因其诉求不符合政策规定,已被终结处理,但信访人不服,坚持上访。该信访问题涉及3453人,已成为影响合川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区委书记王作安出面,协调各级部门,4天时间内约访了15名群众代表,同时派出4个工作组到村上蹲点,收集意见,把问题“掰开揉碎”,寻求破解之道。
5月18日,一套解决方案提交给区政府常务会议。合川明确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情况下,对被征地人员按实际安置人数进行农转城,并将2007年12月31日前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4年积案,4天化解,这只是全市扎实处理信访积案、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的一个例子。
为将“大下访”工作做实做透,市委常委会先后7次专题研究部署干部下访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张轩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落实10名市领导共同抓此项工作。
市里抽调67名厅局级干部、255名市管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先后组成66个督导组深入区县和部门开展督导工作。各区县、乡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组织干部进村进厂,到家入户,主动约访,解决问题。
全市将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逐件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领导、人员和解决处理时限,实行网格化管理。特别是对信访积案,按照一个案件、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包案化解。
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每年有20万人次干部参与“大下访”,3年多共接访、下访群众280万次以上,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27.2亿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27万余件,直接受益群众达680万人。
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
南川区兴隆镇金湖村3社张祯淼、谭礼胜等8户农民,因1974年修建下涧口水库,原居住地被淹没。多年来,几人一直上访,要求被列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
按照移民政策,他们并不符合相关条件。但区委、区政府经过调研发现,3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确实较为恶劣,亟待扶持改善。为此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扶持项目,全面改善当地硬件设施:由区后扶办、镇政府解决30万元项目资金对该社2.7公里道路进行硬化,使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筹资10余万元修建了该社3处人饮供水工程;充分利用该社300多亩水库资源及天然的生态植被资源,大力发展桃子、梨子、李子、葡萄等经果林,积极引导群众整修自有住房,发展集观光、娱乐、垂钓于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2009年初,两家初具规模的农家乐开门迎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社上访群众均明确表示息诉息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立足于“事要解决”,实实在在化解矛盾的核心原因,成为重庆“大下访”一大亮点。
在区县、部门集中攻克信访个案的同时,市领导小组努力从政策层面梳理共性问题,按照不突破中央政策底线,不引发攀比和连锁反应的原则系统研究,集中研究解决全市共性群体利益诉求。近四年来,共梳理群体问题23大类58项诉求。针对其涉及人员多、政策性强、成因复杂等特殊情况,市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牵头调研,摸清群体构成和诉求缘由,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每一个群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解决处理意见并予实施;特别重大问题,经领导小组研究并提出建议方案,提请市委、市政府审议,积极从政策层面批量化解社会矛盾。
目前,全市已研究解决了涉及21类群体的55项诉求。如100多万征地农转非人员和14万三峡库区淹没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30多万国企双解人员和关破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原“三市九县”1.2万离退休干部职级待遇问题、1.1万名代课教师“代转公”等涉及面广、连锁反应大的群体信访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立足常态化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
2010年6月,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把“大下访”列为10件民生大事之一,将其与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创办微型企业、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民生工程一起,进行统筹部署、整体推进。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干部下访群众制度化的决定》(渝委发〔2011〕8号),规定“一项机制、九项制度”,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成立群众工作机构,形成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模式。这也标志着我市正立足常态化,建立完善群众工作新机制。
目前,继市一级后,重庆所有区县全部成立了群众工作部或群众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第一召集人,政府常务副职和党委、政府分管信访工作领导任召集人,同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同时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设立群众工作机构,乡镇街道建立群众工作站,村与社区设置群众工作室。从而构建起全新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群工部门综合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信访工作由信访部门“独舞”向群工部门“领舞”的转变。
据了解,重庆市群众工作联席会议迄今已举行5次会议,研究了17项工作,每一项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都立足于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难题,满足群众意愿。如对原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决定纳入相关政策范围,每年需投入3.47亿元,受益达16万人。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关于对重大决策事项推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对重大决策事项推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尊重民意,科学民主决策,强化源头防范。
《意见》把把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程序,在危旧房改造、出租车指标发放、小煤矿关闭等多个重点领域推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实现了信访稳定工作“关口前移”。
以矛盾集中度最高的旧城拆迁为例,2008年以来,我市主城区危旧房拆迁1257.49万方、156496户,司法强拆仅占总户数的0.33%,此方面信访问题下降了90%以上,无大规模到市集访、进京上访、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