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在渝开幕。这是一次集高层对话、学术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开放式论坛,主题为“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旨在通过系统思考、权威研究,为城市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法人搭建对话交流平台,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凝聚共识,共同破解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命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市长黄奇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办原副主任曹玉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晓钟,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程贻举,副市长童小平,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出席开幕式。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教训,就是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努力实现三个“外转内”
成思危说,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教训,就是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原来的发展方式是不稳定、不均衡、不可持续的,因此“十二五”期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努力实现三个“外转内”。
第一,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而不是过多地依赖外贸。要依靠国内消费,首先要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让大家有能力消费,这就需要有制度性的安排,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适度推进信贷消费等;其次要改变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敢于消费,不会为看病贵、养老缺保障等因素不敢花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让大家愿意去消费。中国要有更多的乔布斯,总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吸引大家消费。消费拉动,关键是要让人民群众敢消费、真消费、愿意消费。当然,我们说更多地依靠内需,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外贸,而是要注意在外贸产品结构上,应从低端产品逐渐向高端产品发展,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第二,要从外延式的增长转向内涵式的增长。外延式增长就是做加法,比如城市发展摊大饼式的扩张,这就是外延式的增长。今后城市发展不能走这样的道路,而是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增长现在国外讲得比较多的就是智慧城市,包括经营增长、绿色建筑等;狭义来说就是用信息技术抓好城市的规划管理。经营增长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利用土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从重庆的情况来看,就是要发展一些能代表新的增长点的行业,比如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信息业、现代会展业、现代咨询业、现代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等。
第三,要从外生型动力向内生型动力发展。所谓外生型动力,主是指靠银行贷款、政府政策等推动发展,这当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调动内在的动力来更好地实现发展。一是要提倡创新,提倡大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为地区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二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也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可以保证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后天。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我们的未来。三是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
重庆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过程,清晰展现出“五个转型”,这是一种内需导向的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拉动了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黄奇帆说,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城市转型。重庆的城市转型体现在各个方面,大渡口区可以看作是重庆城市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大渡口区因重钢而设区,由于重钢污染的原因,各种高档楼宇工业或者服务业不适合在这样的区域发展,几十年下来,大渡口成为重庆落后城区的代名词。重钢不仅影响大渡口区,同时也影响整个重庆主城,主城的工业污染50%以上是重钢造成的,所以市政府在四年前下决心将重钢搬到长寿。通过重钢的搬迁,实现了“三个转换”:第一,解放了大渡口,使大渡口不再受重钢污染的影响;第二,重钢通过环保搬迁,扩大了规模;第三,重钢集最新技术为一体,成为国内工艺水平最高的钢厂。随着重钢的搬迁,大渡口区在“十二五”进入彻底转型、脱胎换骨的阶段,将实现“三个转型”:一是变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地区;二是将形成商务积聚区,都市型楼宇工业将成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三是将变成一个交通物流枢纽。
黄奇帆说,目前,整个重庆都像大渡口区一样处在转型之中。重庆作为一个新设立的直辖市,直辖十几年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型的过程。这些年,重庆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清晰展现了“五个转型”。
一是产业转型。重庆是西部的老工业基地,以前以傻大黑粗的工业为主,而且规模很小。现在重庆的产业结构正在改变,首先工业规模从10年前的1000多亿元发展到今年的1.4万亿元,10年长了10倍;其次结构也变了,从重化工等传统工业开始转向高科技、节能型工业转变。重庆工业目前分三大板块在发展,几年后会出现1万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1万亿元的汽摩加各种装备制造业,1万亿元的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传统产业。这“3个1万亿”形成规模以后,重庆工业的竞争力不仅在西部领先,而且在整个中国都是有竞争力的。特别是重庆以笔电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代表了中国内陆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最近表示,重庆的产业转型反映了世界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向重庆学习。
二是交通物流的转型。我国的交通物流格局最近几十年一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内陆的货物先要运到东部沿海,再通过海运送到全世界。重庆最近打通了“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新的欧亚大陆桥。这个贸易大通道产生了化学效应,不仅重庆的货物可以从这条线运往欧洲,还吸引周边甚至沿海地区的货物先到重庆,再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反过来,欧洲的货物也经过这条线运到重庆,再辐射到全国。这样,重庆就成了内陆通往欧洲的桥头堡,成为一个口岸高地。同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也在不断扩建,目标是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枢纽机场,2020年建成4条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年吞吐旅客五六千万人次,与北京机场、上海机场、广州机场并驾齐驱。
三是从封闭的内陆地区向开放高地转型。体现在以下几个指标:今年重庆利用外资将突破100亿美元,进入全国前八;二是进出口,增幅已连续几年居全国第一,到2015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三是海外投资,从2009年开始,开展面向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去年和今年都实现海外投资50余亿美元。
四是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转型。以前重庆主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低端的商贸服务业,现在重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以及各种离岸金融。目前,金融业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都是全国最好的地方之一。另外,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离岸国际金融结算和离岸数据处理业务,已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城乡统筹的转型。重庆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户籍覆盖。过去一年,我们努力推动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户籍制度改革,让转户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跟城市居民一个待遇。一年多时间转了300余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户籍变动,总体进展平稳。
黄奇帆说,重庆的“五个转型”,是一种内需导向的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这样的转型拉动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截至目前,重庆的GDP增幅不仅跃居全国第一,而且进出口、利用外资、工业销售值、财政税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航空货运量等经济指标的增幅都居全国前列。现在,西部大开发已渐入佳境,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大都市、大开放、大产业、大功能的开发。我们应该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胜利而高兴,也相信这样的发展会帮助国家成功应对金融危机,顺利实现“十二五”的目标。
重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探索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转型发展之路
武寅说,转型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转型的历史。我国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也进入转型时代。我们必须审视和反思现有的以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必须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动力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城市发展方式进行变革。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当中,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本质上就是实现科学发展。
重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从“五个重庆”到“十大民生工程”到“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主要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怎么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探索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转型发展之路。今天举办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通过本次论坛的高层对话、学术研讨、互动交流,必将为包括重庆在内的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