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风和日丽。山水重庆,城乡同歌。点亮火锅喷香和美女炫彩的都会,敞开火热奔放与激情骀荡的胸怀。伴着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两节”)大幕的徐徐开启,亚细亚的美丽在长江、嘉陵江之滨飞舞起来。
“踏着快乐的节拍,舞出靓丽的姿态,所有的笑容都像花一样盛开……”歌声交叠,星光璀璨。虽然“两节”的大幕已经合拢,但回顾这一个个粉墨登场、丝管琴弦的浪漫之夜,仰望思想与文化碰撞出的铿锵火花,依然让人怦然心动,缱绻难眠,仿佛这场多元交融的旷世文化盛典仍美轮美奂地浮现在眼前。
艺动亚洲,情聚重庆
3300中外艺员舞动亚细亚风采
2011年9月12日至11月7日,为时57天的“两节”,让重庆这座中国西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山城,演化成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艺术与人文之光的照耀下,各国、各地的艺术,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文化之流在这里汇集、交融,共同演绎出一场“文化盛典”。
10月10日晚,“两节”开幕仪式暨《我们·亚洲》大型迎宾文艺晚会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在绚丽的舞台声光电映照下,晚会将美丽的山城带入了美妙的时光之中。
那一夜,山城星光璀璨;那一夜,重庆无人入眠。通过电视转播,数以亿计的海内外观众,体验了一番浓郁亚洲风情。
随后的近1个月里,中外经典剧目展演、“艺动亚洲·情聚重庆”广场歌舞巡演、港澳台演出周、亚洲经典影视歌曲明星演唱会等6项舞台展演活动相继举办;宋祖英、赵本山、韦唯、张迈、王洛勇、袁泉、朱宗庆、王海玲、王宏伟、冯瑞丽、张英席等众多明星大腕倾情献演。
66台,111场。来自3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个中外文艺团队和机构、3300名中外职业艺员,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亚洲风情、中国风格、重庆风采”。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3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构建合作平台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文化是心灵的桥梁。“两节”不仅仅是一场华丽炫目的演出和一个狂欢的节日,它还是一个思想与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
正如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两节”上说:“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对话的趋向和动因,不同文化的对话则有助于消弭误解、增进彼此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交融则是区域文化走向繁荣的源泉和动力。”
此次以“交流、交融、共享、和谐”为宗旨的“两节”,以国际化视野,向中国观众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景观图。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两节”在重庆成功举办,搭建了亚洲艺术研究领域和戏剧界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里程碑。
10月10日,中国至东盟文化部长在重庆举行会晤。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与东盟各国文化部长、代表团团长和东盟秘书处代表,就建立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机制达成共识,初步商定于2012年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
10月10日至11日,首届亚洲文化论坛也在重庆成功举行。55名中日韩及东盟10国专家学者展开激励讨论,达成亚洲文化艺术多样性与和谐发展共识,形成并签署了《亚洲文化论坛10+3主题会议重庆宣言》。
10月11日至13日,首届亚洲戏剧人会议也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亚洲戏剧人联盟中国(重庆)宣言》,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亚洲戏剧人联盟高峰论坛,建立亚洲戏剧资料库和优秀剧本翻译中心,搭建起了亚洲戏剧人才和剧目长期合作演出平台,开启了亚洲戏剧发展的崭新篇章。
山水共舞,城乡同歌
77.3万市民共享艺术饕餮大餐
“两节”期间,无论是剧院还是广场,处处绚烂夺目;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寻常百姓,无不为这场炫彩的文化盛宴所震撼与折服。
10月15日至30日,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一张名片,中国戏剧节第一次在重庆举办。62场连台好戏在主城多家场馆隆重献演,让很多戏迷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据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申列荣称,重庆市民钟爱戏剧的热情让他们始料未及,每场观众买票都很踊跃,平均自费购票率达到78%。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著名艺术家李默然对记者说:“戏剧在重庆有着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年轻人成了观众主体,这种场面在北京不多见。”
这台艺术饕餮大餐,除了缤纷的舞台艺术,“两节”还收到书法、绘画、文物艺术品、服饰作品等8800余件,展出作品7800余件。
原定9月25日开幕的亚洲少儿绘画邀请展,因举办地合川遭遇暴雨洪水袭击而推迟两天,但中外观众对此热情不减;10月11日,第二届重庆美术双年展开展;10月10日,中国—东盟服饰展秀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10月11日至12日,“艺动亚洲·情聚重庆”东盟10国广场歌舞巡演,分别走进江北、九龙坡、渝中、长寿、合川、荣昌等6个区县,东盟艺术家与观众零距离激情互动。
据不完全统计,“两节”期间直接参与人数达77.3万人次,其中走进剧场参演和观看的群众达22.3万人次,在广场、展馆欣赏演出和展品的观众达55万人次。
文化惠民,以文化人
3000年重庆文化底蕴厚积薄发
“两节”将文化惠民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扩大了文化艺术的群众基础,凸显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在组委会,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开展“百万门票大派送互动知识问答”活动,免费向答题获奖网友赠送80场4000余张演出门票,价值100万元;宋祖英演唱会向公安武警官兵赠送10000张慰问票;张迈演唱会向军地各界人士赠票2000多张;中外经典剧目展演、港澳台演出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等所有展演剧目都安排20%的低价位门票,其中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90%以上的场次平均票价在100元以下,累计让利500万元。
组委会的这一系列惠民措施,让更多的市民欣赏到亚洲各国及地区的剧目演出和作品展览,极大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新华网重庆频道总编辑刘刚在“两节”媒体负责人座谈会上感慨地说:“‘两节’带给重庆的绝不是一场短暂的秀场效应,它的长远效应是点燃了重庆3000年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激情。”
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长篇报道《文化高地正崛起——重庆推进文化建设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该文作者之一的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采访部主任崔佳回忆,2009年6月17日至18日,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会,开全国之“先河”,作出了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重庆的文化建设,从此有了新的使命、新的坐标、新的行动指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随后几年,重庆文化发展全面提速。
10月13日,《光明日报》推出长篇报道《山城重庆为科学发展树文化路标》,全面报道了我市近年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此次“两节”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节会,而是“重庆文化协奏曲”又一个动人的高潮。
2008年6月以来,我市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国群众文化的知名品牌。
近5年来,重庆主城投入近100亿元建成重庆大剧院、重庆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等17个市级重大文化设施。
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还为主城9区以外的31个远郊区县各支持3000万元,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遍及城乡的群众大舞台,已成为文化大发展的良田沃土。
引吭高歌,热情互动
57天“重庆声音”响彻世界
“我是重庆的女儿,无论我走多远,那些熟悉的旋律总能让我想起家乡,想起对家乡深深的眷恋。”11月5日晚,人民大礼堂流光溢彩,重庆籍军旅歌唱家张迈领衔高歌,以一台“重庆声音演唱汇”为“两节”落下重重一笔。
57天时间里,重庆,这座正在崛起的西部文化高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重庆声音”。这声音自信豪迈,这声音激情满怀。
在川剧《灰阑记》中饰演“杜鹃”一角的“80后”演员吴熙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本土大戏《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扮演者程联群、《河街茶馆》中“幺姨妈”的扮演者王弋一起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
戏剧百花园里,这一把“重庆声音”高亢激越。
在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上,川美青年雕塑家李占洋的群雕作品《租—收租院》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五位川美研究生花费上万元制作装置作品《你值多少钱》,引发了人们对商业社会中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
在美术领域的展示上,这一曲“重庆声音”唱得凝练厚重。
三峡博物馆、巴渝剧院、南岸艺术中心……一座座地标性的文化建筑令外来宾客感受到重庆的文化“硬”环境;川剧、京剧、话剧……一部部舞台艺术精品凸显出重庆的文化软实力。
这凝聚了改革与发展的“重庆声音”响亮而华美!
不仅仅是艺术家,普通老百姓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艺术的盛宴中,发出了炽热的“重庆声音”。
7月31日,“两节”执委会办公室启动了开幕式主题曲创作约稿活动。短短几天,来稿如同雪片般飞来。“我们一起感谢你上苍,感谢美丽的亚细亚我们的太阳……”年过半百的市民戈笛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写出了这首《亚细亚颂歌》的歌词。
10月23日,话剧《知己》主演冯远征在微博中写道:“感谢重庆观众!今晚,重庆大剧院1800人的大剧场几乎全满。在热情的重庆观众的欢呼声中《知己》圆满落幕!”
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众人挥手告别了这片带给他们满心欢喜,满怀收获的城市。他们认为亚洲艺术节包容、多元的姿态,是近年来重庆文化领域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缩影。
如今,重庆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亚洲文化的图谱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这也给重庆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仿佛给正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的重庆带来了一股春风。
“两节”之后,乘着“两节”的平台效应,借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重庆,将把文化的歌声唱得更加激越豪迈,文化大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