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建设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高峰论坛在渝开幕。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民办高校校长、研究专家,将就提升民办大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特色、优势,以及规范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为中国民办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向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市长黄奇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陶西平,副市长吴刚,市政协副主席孙甚林,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出席开幕式。
教育必须紧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坚持走教育公平的道路,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
黄孟复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往低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现在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一般一个工人的月薪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而中国现在月薪一千多元难招一个普通农民工。然而,尽管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削弱,但同时另一个优势却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我们每年有六七百万大学毕业生,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孕育着我们低成本研发的科技优势。随着经济转型,今后中国将不再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环境取得发展,而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正是我们经济转型的基础。
但现在我们也面临一个困惑,一方面是农民工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社会不怎么欢迎大学生呢?这就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多样化、差异化的,如果培养的是同质化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我遇到好几个企业家,他们说,一般不招收刚毕业的学生,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用,专门招收毕业三五年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经验的才好用。这就给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新课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紧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要坚持走教育公平的道路,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如果我们600多家民办大学,都能坚持教育公平道路,都能在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上下工夫,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批一流的高水平的大学。
重庆高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学校的硬件条件、学生数量、档次都明显提高
黄奇帆说,重庆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直辖14年,既是重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14年,也是人才高地、教育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的14年。如今,重庆的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从直辖初全市小学、初中普及率只有28%,到2006年在西部率先实现普九;去年全市初中毕业生90%以上就读高中和中专,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毛入学率方面,从直辖初的8%,到去年达到30%,而全国同期是从14%升到25%。也就是说,我们从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到现在超过五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跨越,使重庆成为西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高的地方。我们目标是大学毛入学率到2015年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初步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
黄奇帆说,重庆高等教育近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五年来有长足进步。首先是硬件条件有了大发展。以前几十个学校,总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生均占地20平方米,比教育部确定的50平方米标准低很多,学校里很多学生没有地方住,就到周围社区租房子,整个教育秩序也比较混乱。经过十年发展,重庆高等教育占地面积提升到去年的40平方公里,翻了两番,按去年75万在校生算,生均占地六七十平方米,超过了全国标准。
其次,重庆大专院校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2000年的时候只有20万大专院校在校生,去年年底数据是75万,今年还会增加几万人,接近80万。
第三,学校的档次提高了。有6个本科学校升格为大学;有7个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有六七个中专升格为大专。我们高校的升格绝不是拔苗助长,低水平硬往高水平凑,而是通过这些年300多亿元建设性的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加上师资力量的壮大,水到渠成。目前,重庆高校博士授权单位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7个,硕士授权单位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5个。
市委、市政府有清楚的认识,到2020年实现130万在校大学生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而新增的55万,40%靠公办,60%靠民办
黄奇帆说,重庆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大学毛入学率上升到40%,2020年争取达到50%。也就是说,重庆高校在校生数量要从现在的75万发展到130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增加大学的数量和大学生数量。是靠公办还是民办,还是两条腿走路?是主要靠公办次要靠民办,还是主要靠民办次要靠公办?对此,市委、市政府有清楚的认识,实现130万在校大学生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而新增的55万,40%靠公办,60%靠民办。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们现在公办学校的规模,在过去十年扩招过程中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后十年如果我们还想增加50多万大学生,主要还靠公办的话,会成问题。喜欢公办还是喜欢民办,这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判断,而是现实力量的判断,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才能实现目标。我们认为,政府再拿几百亿投到公办学校中,让现有学校再扩张来实现重庆50%的毛入学率,没有必要,也不合理。
我们判断,重庆所有公办大学,今后十年最多能增长20万左右,剩下的30多万要靠民办大学。现在重庆民办大学在校生十几万,要增加30多万,除了现有的22所民办学校要扩张外,还要鼓励创设一批新的民办大学,这里既可以是海外投资,也可以是国内其他地方的投资和重庆本土的投资。
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除了所谓的“贵族学校”或者特种学校以外,要以公办为主;普通高中或者职业中学,可以大部分公办小部分民办;鼓励发展民办大学。市政府出台十条扶持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黄奇帆说,民办教育发展有它的困难,这有社会观念的问题,有我们国家原有体制惯性的问题,也有我们民办教育体系本身力量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总的比较差,办学规模小,投资能力差,办学资源不足,骨干教师短缺。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投融资体制不清晰,资金来源成问题。四是办学层次不清,因生源问题,有时候一个学校将不同学历的教育混在一起。五是政府的扶持不够到位。六是社会观念普遍认为民办教育不如公办教育。
经济学上有个逻辑,凡是大面积、长周期、反复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凡是问题屡治不愈,难见效果的,就很可能与基本的制度体系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从制度安排上动脑筋,所以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里面有十条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这十条措施主要针对民办大学制定的,当然民办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可以覆盖。但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除了所谓的“贵族学校”或者特种学校以外,要以公办为主;普通高中或者职业中学,可以大部分公办小部分民办,对于职业中学,一半公办、一半民办也没问题;大专院校方面,要鼓励民办大学发展,目前全国大概21%的学校是民办,今后这个比例提高到35%甚至40%比较合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已有三年了,现在回头看,我们更坚信那时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十条措施是: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优惠政策;创建民办教育资本运作和投融资体制;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和取得合理回报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性经费扶持民办教育的制度;形成有利于完善民办教育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保障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支持民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提升办学层次;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民办学校想真正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品牌,最终还要靠自己的校园文化、自身的实力,要符合六个条件
黄奇帆说,民办学校除了靠政府扶持以外,要想真正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品牌,最终还要靠自己的校园文化、自身的实力。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不分公办民办,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实力就行。民办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实力、特色,要像杨福家校长在复旦大学任校长时说的那样,符合六个条件:一是要有硬件条件。二是要有好的老师。三是学科建设要有特色。四是校长应是个教育家,具有特殊魅力。五是要有校园文化。六是要有现金流,有资金周转。有这六条,民办学校就有仙,有龙,有名,有地位。希望重庆的民办学校都能符合这六个条件,并在市政府出台的十条扶持政策的帮助下,越办越好。
重庆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出台了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相信能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优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陶西平说,中国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基本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今后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建设高水平的民办大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能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也是改善民生、启动内需的重要方面。一个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应当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社会信誉的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要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要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重庆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出台了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相信能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优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建设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重庆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