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改革,总有其突破意义和创新亮点。纵观重庆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可谓亮点纷呈。
公租房:一是推动形成了城市住房“双轨制”配置体系,解决了占到城市人口30%多的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使他们能够住有所居。二是对重庆这个新兴的扩张中的大都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三是对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民生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中缩小“三大差距”具有战略意义。
为防止利益输送,重庆关上了获取暴利的“后门”,规定公租房住户住满五年后,可以成本价+银行利息购买自住。但公租房不得进入二手商品房市场进行交易,购买人需要转让的,必须卖给公租房管理局,这就管住了公租房上市交易的闸门。
户籍制度改革:农民进城生活,一方面将产生消费拉动内需。另一方面,农村减少300万农民,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增加,将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
重庆户改没有附加用土地换社保,用土地换城市户口,用土地换城市待遇等概念。转户不以退地为前提,农民自愿退地,退地收益由其自由处置。在不影响农村利益的情况下,“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这五件衣服一步到位,和城里人一样。
警务体制改革:实现“交巡合一”,赋予交巡警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将民警的12小时工作制改变为24小时勤务工作模式。全市1.4万名交巡警值守在街面上的500个交巡警露天平台,群众见警率大大提升,警察和犯罪分子的碰撞率大大提升。
从改任非领导职务的中年民警、退休的老民警和基层民警中选拔6000名校警,进驻到我市1万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形成交巡警控面、校警守点、派出所管社区的立体警务管理模式,大大加强了警力对社会面的掌控和快速反应。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改革:我市启动一体化大综治工作格局,把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联勤联动,把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治理从过去的部门单打独斗,变为综治成员单位的合成治理。
这中间,基层综治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统筹协调,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把综治稳定工作抓得更实。
七大要素交易所:交易所有四大功能。首先,能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能够保证交易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第三,有价值发现的功能,让广泛、反复、集聚的交易,能够产生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影响区域、全国甚至更大范围的价格发现功能。第四,则是一个货币结算的中心,带来税收。
如土交所就是把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地票”,城市里的开发商要征地,就通过购买“地票”获得指标。通过地票交易既解决城市发展用地问题,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一亩不减;药交所实行电子挂牌交易,药品交易的全过程通过网络进行,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防止药品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也有效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农交所通过撮合交易、挂牌交易、竞拍交易等模式,有效规避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风险。
“八大投”投融资体制改革:“八大投”自组建之日起,便承担了为财政托底的重任,每年承担400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项目投资,成为政府“第三财政”。
为确保“八大投”有效抵抗金融风险,我市专门设置了三道“防火墙”——“三个不”原则:第一,重庆财政不直接为“八大投”融资担保;第二,“八大投”之间不能相互担保,以免形成系统性风险;第三,“八大投”里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同时,针对“八大投”的风险管理要求做到“三大平衡”:一是长期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平衡,大体上净资产和债务是1:1;二是现金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三是投入产出之间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