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3.7%)排全国第一,今年1-10月,我市这一指标又以22.6%的增幅继续排名全国第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
重庆没有优良的资源禀赋,也没有便捷的地理优势,是什么力量推动了重庆工业的超常规发展?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工业的优异表现是多方面因素协同发力的结果,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的原因。
做增量 抓整机带动作用
“做增量,如果零敲碎打地引进项目,带动效益就不容易凸显。”沐华平说,由于重庆引进了惠普、宏碁、华硕、思科等品牌整机厂商,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几百家零部件厂商跟随而来,产业集群迅速形成,产能也快速释放,因此,引进笔电项目的品牌整机厂商,成为重庆工业超常规发展的“第一加速度”。
保要素 放大存量效益
今年以来,全国大范围内出现了缺煤缺电状况,而我市未雨绸缪,不仅投资建立了市级储煤基地,市财政还专门拿出12亿元补贴发电和产煤企业,这一系列措施保障了我市今年没有因缺煤缺电出现拉闸限电,企业运行平稳。
沐华平认为,要素保障使得我市存量工业的潜能得到巨大释放,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依然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
调结构 增强抗风险能力
我市引进笔电项目后,汽车摩托车“一枝独秀”的状况得到改变,产业的多样性也增强了我市工业的抗风险能力。
1-10月,全市生产汽车139.8万辆,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但汽车行业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而1-10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微型计算机产量达到1711.9万台,同比增长14.1倍,高速增长的带动性使得我市总体增长水平仍然很高。
抓创新 新产品带动明显
1-10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895.9亿元,同比增长30.4%;新产品产值率继续稳定在30.6%的高点,位于全国前列,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5.5%。
“创新驱动也是我市工业保持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沐华平说,目前全市工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不仅如此,我市重视创新投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系列做法,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流速度。
建通道 综合物流成本下降18%
渝新欧国际物流铁路大通道,渝深铁海联运大通道、渝沪五定班列……近年来,重庆打通了向东、向南快速出海和向西通过铁路到欧洲的通道。这些“大手笔”将重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前沿,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据统计,由于打通了多个出项物流通道,我市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下降了18%,其他营运费用只上涨了3%(某些其他省市这项费用上涨了20%以上),因此,企业发展外环境得到优化,赢利能力增强。
促开放 整合全球资源
重庆坚持在开放的过程中发展工业。除了打通了出项物流通道,建立了开放的市场体系。重庆还将产业链前端的研发环节延伸到海外,比如长安汽车,建立了“五国九地”研发体系,将新车的外观设计、底盘匹配设计、内饰设计平台分别放到了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四联集团通过收购霍尼韦尔蓝宝石业务,成就了自己的LED产业体系等。
“这些都说明,重庆工业企业从研发到市场都具有整合全球资源、为自身发展所用的能力。将重庆工业融入全球范围,也是高速发展的助推器之一。”沐华平解释说。
强投资 项目库推陈出新
前几年开始,重庆就着力抓工业投资,工业投资增幅一直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不仅如此,为了科学投资,我市还建立了库容20000亿元的工业项目库,一直按照“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的要求,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和达产一批的规划为项目库补充“血液”,使得全市的工业发展可持续性增强,发力项目源源不断。
重园区 建设集群配套能力
沐华平表示,近几年由于园区配套和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向园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工业的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和集中度越来越高,也是我市工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