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重庆利用外资增速每年都在50%以上,连续4年增速全国第一。从今年7月份起,重庆进出口额增幅保持在90%以上,连续4个月增幅全国第一。
奔向开放的速度记录,屡屡被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刷新。改革开放进入又一个30年,西部大开发迈入新10年,加入WTO满10年之际,重庆渐渐崛起,成为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登高回望所行征途,重庆留下的是“实施开放战略”、“布局笔电基地”、“鼓励企业进军海外”……一个个深而有力的足迹。
思变:打造环境
让开放高地在内陆崛起
11月18日,专程飞来重庆谈投资合作的日立(中国)公司董事长大野信行向随行下属提出要求:“能不能在重庆多呆一天?”
原来大野信行下飞机经过机场路时,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银杏、香樟、桂花等大树,令他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这位来重庆考察投资环境的日本企业家,更加确信自己“找对了地方”。
市委三届三次全会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后,重庆十分注重对投资环境的打造。政策方面,保税港区、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设立,商务部与重庆市签署《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合作备忘录》……自上而下的一系列利好消息频传,让重庆成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合订本”。城市环境方面,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五个重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重庆要领跑西部,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五个重庆”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价值上万亿元的商机。
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认为,“五个重庆”建设是一次很成功的城市营销,是一个富有远见和科学理念的国际未来城的发展方向,将加速重庆投资环境的改善,极大增强重庆的投资吸引力,使其在西部地区脱颖而出。
另外,“渝新欧”国际铁路列车开始运行,果园港、东港等开工建设,重庆机场实现双航站楼双跑道同时运行,建立集散与分拨中心等一系列开放举措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着“五个重庆”的内涵和外延。
现在,很多来渝考察投资环境的跨国公司最关注的就是“五个重庆”建设,并对“五个重庆”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无论是把家安在重庆,还是把资本放在重庆,都会很放心、很满意。
政策优惠、环境优越,中国西部内陆的重庆在国外投资者的眼里显得格外耀眼,吸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进驻重庆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95家,预计今年超过200家。就此,重庆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总量已居西部第一。
创新:笔电基地
一个项目改变经济结构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和资源,带动了重庆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惠普、宏碁、广达等笔电企业。
从今年1-10月,重庆出口30强企业排名也可看出,我市出口向外资企业和笔记本电脑方向集中。过去,长期占据出口30强企业排名“前三甲”的力帆、隆鑫、宗申等汽摩企业,目前的排名已后退到4-6位,“前三甲”被笔电企业鸿富锦精密电子(重庆)有限公司、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占据。
重庆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995.8万台,价值32.1亿美元。笔记本电脑出口的异军突起,使我市加工贸易占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达到21.4%。
“这说明重庆的外贸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出口摩托、通机、纺织品等传统产品为主的格局,向出口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其它IT终端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重庆海关负责人称。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介绍,到“十二五”末,重庆笔记本电脑产能可达1亿台,这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将产生超过5000亿元的销售值物流管理,并为重庆带来年均近100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一举改变重庆外贸依存度偏低,长期在百分之十几徘徊的尴尬局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张燕生认为,重庆的实践为内陆地区如何对外开放,闯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那就是抢占新兴产业的未来市场,创新外向型经济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李勇表示,过去,在中国沿海地区广为适用的开放模式是“两头在外”,搞加工贸易,内陆由于运距远,物流成本高,尝试了几十年也未做成,直到重庆探索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零部件配套的本土化,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凭借模式的创新,重庆建起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随着‘渝新欧’铁路等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贯通,内陆地区完全可以将重庆作为平台,把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和进出口搞起来。”李勇说。
突围:进军海外
渝企到全球去配置资源
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进出口额增幅连续4个月全国第一,仅仅靠出口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渝企“走出去”投资,也为该外贸数据高速增长作出了贡献。
重庆粮食集团在巴西建300万亩大豆基地,这项投资可以缓解我市部分食用油供需矛盾。今年国庆前夕,粮食集团巴西优质油料基地的首批大豆运抵国内,共计26万吨,未来5年内,每年将有700万-1000万吨大豆从巴西运回重庆。
过去,渝企也有不少投资海外的例子,不过往往是“输多赢少”,打击了企业再向外走的积极性。“中国企业在过去靠卖针织品、玩具辛苦赚取的外汇,今后要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找准、找好、发展好海外项目。”重庆的决策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经过悉心研究,重庆调整了“走出去”的思路:瞄准矿产资源、地表产品、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建工业园“五个靶心”进行海外投资。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说,渝企新的海外攻略,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比如铁矿石、铝矾土、锰、铜、镍、锡、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国内短缺、市场需要的地下资源;又如重庆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先进技术。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渝企的海外攻略中,重庆打破了中国不少企业在海外买下工厂,满足于在国外经营销售的“体外循环”定势,创造了独特的“内外循环”的新模式。
“体外循环”模式是抱一堆钱到海外买个企业、工厂,利用外国的员工在外国经营,产品在外国销售,这样只带动别国发展,当然也赚点钱,但搞得不好,资本付之东流。
而重庆的“内外循环”的新模式,是通过海外投资发展本市,乃至西部地区经济,进行“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海外投资。也就是说开展产品资源在中国,市场销售在海外的投资;或者是产品资源在海外,市场需求在中国的投资。
下一步,重庆还将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审批协调组,整合各方力量,为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协调服务,今年力争国有企业团队和民营企业团队,各实现海外投资30亿美元的协议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