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需要人才的保证,没有艺术创造、管理经营、创意策划和跨学科的人才的涌现,文化发展就难以持续
重庆日报:此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张颐武: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让我们整个社会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需求。理顺体制机制,既要对文化发展的路径有全方位的认识,也要对当下出现的一些不适应今天中国状况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和具体的解决办法。
文化发展需要人才的保证,没有艺术创造、管理经营、创意策划和跨学科的人才的涌现,文化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改革体制,就是为人才的涌现创造条件。
此外,文化发展的标志就是文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展现,这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无论是为人们做好文化服务,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或是文化“走出去”都需要有好作品,有好项目才可能实现。体制改革也正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做出努力。
重庆日报:文化体制改革还存在着哪些难题,应该如何破解?
张颐武: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在探索之中。文化体制改革的困难,首要的是方向问题,怎么去改?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
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政府财政来保证的,比如说博物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哪些是需要转向市场的。
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厘清关系,找到正确的路径。各地要去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可行的路。国家提供有大的框架,各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探索,这样,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不断摸索出更好的经验。
重庆日报: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值得借鉴?
张颐武:重庆出版集团的体制改革做得很好,跟一些民营的机构有很好的合作,出版了不少畅销书,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此外,中国电影的产业转型是比较大的,也比较成功。
大众文化有一定的宽度和弹性,不能忽略公众的喜好,政府应通过公共政策的调节来实现监管
重庆日报:您对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颇有研究,在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正在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张颐武:“文化强国”是有不同方向的概念,大众文化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范围比较宽泛,它能让公众喜闻乐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同时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重庆日报:我们应该如何来促进大众文化更好地发展?
张颐武:大众文化有一定的宽度和弹性,我们不能忽略公众的喜好,不能不考虑公众的接受,否则这样的传播是无效的。
但是,完全让市场管理,公众的选择有时候会有一些低俗的体现,所以政府的监管,设立一些底线、要求也是必须的,比如通过公共政策的调节来实现监管。
目前,我们在对大众文化的管理上,容易出现一管就紧,一紧就放开的状况,这就不太好操作。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要用法规、法制来实现管理。
公共政策应该是有预期的,不能说遇到一个问题马上就管理。比如现在相亲节目很多,没出问题,我们就任其发展,出了问题,我们就调控它。这种调控其实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规则不是随便调整的。
此外,还要靠行业自律来规范一些东西。
有了行业自律,加之内部自律和国家的监管,这样才能稳定地发展。
重庆日报: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电视文化,包括娱乐节目现在发展得如何?
张颐武:我们不能认为娱乐就不好,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说要反对泛娱乐化是对的,但不能说是没有娱乐。
目前电视文化基本上还是正面的,给公众提供的服务是适应现在的状况的。它们能提高公众的幸福感,即使是穿越剧、谍战剧、家庭伦理剧,都还是比较健康的,娱乐节目开始有一些争议,但后来改变了,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的。
创意产业的发展,重庆要找独有的东西,要做到和北京、上海、广州有区别
重庆日报:您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张颐武: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搭建平台,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一个政策管理作用。创作力还是要由艺术家、民间力量来完成。北京宋庄就是一个完全自然形成的文化创意基地。
政府怎么样保持一个度,一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监管;另一方面,又不是全面地、深度地去引导创作,而是搭建一个平台让艺术家去创作,这很重要。真正把创意空间搞得活跃,最终还是要靠民间的活力。
重庆日报:重庆近年来很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请给重庆的创意产业发展支一下招?
张颐武: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打造新的创意点,做出一些聚集。有的地方成为创意聚集地,是因为油画,有的地方,是因为戏剧。
重庆是内陆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庆要有不可替代的特色,一定要做到和北京、上海、广州有区别,这个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重庆要找到自己的“一招鲜”。 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特色?怎么凭这个特色创造市场效益。比如电视剧、比如油画,定好位了,就拼命朝这个方向做。丽江的经验值得大家思考,它靠着纳西族文化资源和雪山资源,使一个偏僻的地方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旅游胜地。
重庆是个大城市,目前也正在着力打造西部文化高地,这就要求它要找到地方文化的特色,这个特色既是找的也是造的。要找独有的东西,要整合所有资源,找一个“筐”把它们装起来。比如《印象刘三姐》,就很好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了。
重庆武隆举办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也是很好的模式,就是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结合新的时尚、潮流,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