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昨日上午,“中日战争及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也同时成立。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发来书面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谢小军出席并授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王晓秋教授,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副校长纐纈厚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元周教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荣维木教授,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日本侵华史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徐勇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吴景平教授,中国台湾国史馆纂修簡笙簧教授,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勇教授,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等出席会议。
这次研讨会为期两天,由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和日本、美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大后方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等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共论最新研究成果。
这对于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战争内幕,进一步彰显大后方人民坚持抗战的业绩,推进抗日战争史特别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人民抗战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昨天的会议上,周勇宣读了何事忠的书面讲话。何事忠指出,抗战时期,重庆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战时首都,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不仅是重庆城市独具特色、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和平事业的宝贵文化财富。加强对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这次研讨会进一步推进了重庆与境内外学术界的合作研究,促进了抗战大后方与中日战争史料整理与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昨天正式成立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市委确定实施的“重庆抗战工程”中规划建设的三个中心之一,由市委宣传部与西南大学联合共建。
2008年底,该研究中心就开始筹备,三年来,该中心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团队建设,以项目为纽带,形成了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以教授、博士为主,以我市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研究团队,承担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发表和出版了100多篇论文和15部专著,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所在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参与申报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成功,此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还获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也意味着我市的政策支持与西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灵活机制、整合学科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将研究中心打造成学科交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前沿学科研究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研究中心,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学术研究、交流和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