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生、水葫芦、福寿螺——这些当初有意引入的“有用”生物,如今已严重危害到生态环境,其中水花生在我市分布面积已达1035万亩。近日,记者从外来入侵生物灭除行动现场会上了解到,我市已发现53种外来入侵生物。有关专家提醒:引入新品种前,必须经农业检疫部门检查。
外来入侵生物,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目前,已发现的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物种已达500多种。
在现场会所在地合川区古楼镇摇金村,占地330亩的大自然枇杷园里,林下长满了水花生。园主屈开元说,每年都要打三四次锄草剂,不定期请工人除草,但最多一个月,又开始疯长。“每年除草花费近万元。”屈开元很无奈。
据了解,目前我市外来入侵生物有53种。被国家环保部列入主要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黑名单”的16种生物中,我市发现了8种。其中水花生、水葫芦、福寿螺在我市所有区县均有发现,危害程度也位列前三。
上世纪30年代作为饲料引入的水花生,现面积已达1035万亩;作为饲料和观赏植物引入的水葫芦,总面积达27万亩;1988年作为特色经济项目引入的福寿螺,面积达30多万亩。这三种外来入侵生物,造成我市农业大量减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达170亿美元,每年仅打捞水葫芦就要花费5至10亿元。在我市,每年所受损失也不小。除了经济损失,外来生物还威胁着生物多样性,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大因素。
“这些生物,有的是无意中携带进来的,有的则是作为致富项目有意引入。”市农环站资源环保科科长王正奎说。像水花生、水葫芦、福寿螺,引入时只看重其快速的生长特性,却因缺乏必要的检查、评估,造成了现在的危害。
自2004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灭除外来入侵生物行动,累计锄除水花生5.5万亩、水葫芦4.2万亩、福寿螺6万余亩、紫茎泽兰5.9万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市的扩散蔓延。
西南大学有关专家则表示,要进一步防治外来入侵生物,还应进行相关立法。许多国家都专门立法严格防控外来生物;而我国的相关规定都分散在多部法规之中,不够严格、明晰。同时,由于任务繁重、人手不足,农业检疫部门很难防范,个别有害生物成“漏网之鱼”。
王正奎表示,外来入侵生物往往因其繁殖力强、无天敌而形成危害;但特地引入天敌,若有不慎,又会引起新一轮的生态失衡。
王正奎提醒市民或有关单位、企业,要尽可能多使用本地物种;在引入外来新物种时,一定要到农业检疫部门备案,了解引入的品种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检查引入品种是否携带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