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李天宏向单位请了半天假,去汽博中心选车。虽然家里已有一辆长安悦翔,但已开了3年多,他想换一辆更好的。
记者陪着他,整个上午在各个汽车4S店内穿梭,比较各款车型。
“准备换辆什么车?”记者问。
“20万元上下的,更青睐德国车。”李天宏打量身边一辆大众车说。
“干吗不买辆电动车?低能耗省油钱。”
“啊?”李天宏张大了嘴,随即连连摇头,“电动车能耗是低,但问题是,你认为应该买换电池的还是充电式的?”李天宏说,且不说电动汽车的电池重量高达上百公斤,单说换电池就是个技术活,另外目前市内还没有私家电动车的充电站,买电动车只能是摆设。
一席话,道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瓶颈。
配套缺位
3年前,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但据工信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包括重庆在内的25个试点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仅1万余辆,私人购买仅1000余辆。
“究其缘由,换电池的电动汽车售价太贵,充电式汽车的充电站太少,是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市经信委汽车处副处长陈四维表示。
他认为,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普及,是因为存在一个“连环套”:由于没有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电力企业不愿建立更多的充电站;没有一定数量的充电站,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没有较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必定减少,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从而导致售价过高,消费者更加不愿意购买。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的电池技术还没有达到纯电动汽车要求,换电池的电动车存在电池较重、续航时间不长等不足,而建充电站、换电站又受到地皮限制和技术缺失等方面的制约。因此要推广纯电动汽车,首先需要完善这些相关配套设施。
路径之争
“低碳时代”来临,在汽车产业领域进行拓新,已被国内多数车企视为“箭在弦上”——除了应对能源供日渐短缺的特殊性和环境保护压力下的现实意义,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承载着国内汽车产业完成转型升级,赢得创新研发的主动权,实现对国外车企“弯道超车”的使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离弦之箭,但问题是,“箭”该射向何处?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存在着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两条技术路线上的分歧。
在此前国内多次召开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联合呼吁,混合动力汽车是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们的观点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纯电动汽车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有待突破,电站、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加上成本高、稳定性差等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就提出,混合动力汽车“领跑”,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过渡。因为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汽车行驶速度和里程的需求,不仅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量等方面均有不错表现,且不依赖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市场化普及。
尽管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实现技术的稳定和市场化产销,但业界另一方的声音,却希望能够一蹴而就“直通”纯电动汽车,实现对国外车企的跨越式赶超。
跳过关于动力电池、直流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经验积累,实现所谓赶超的“大跃进”,这样的设想不免冒进。但正是这样的观点,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陷入尴尬——私人购车成本居高不下,加上政府补贴不可能长期存在,市场推广难度陡增。
前景可期
不可否认,纯电动汽车最能代表“新能源”的概念,一旦电池技术成熟、配套设备完善后,纯电动仍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对于这一点,在我市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配套设施上的障碍正在被逐一攻克。
本月初,市公交集团表示,年内主城将有25辆电动公交车上路,未来两年将有千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200辆是纯电动公交车。在两年内,将有3个电动公交车的充电站分别设立在渝北两路、南坪和李家沱,另外龙头寺、大竹林、茶园等地区都将陆续设立。
市电力公司也表示,“十二五”我市将陆续建设30座汽车充电站和1055台充电桩,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届时,主城区将形成完备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不仅电动公交车可以在充电站快速充电,私家电动车也可以,这无疑将加快电动车走进大众生活的步伐。
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问题,也有解决之法。目前,两江新区管委会就与全球最早生产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制造商深圳立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该集团在两江新区投资35亿元,建设西部最大、年销售值超过7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项目,为我市电动汽车提供“能量”。
车企方面,长安汽车已携手世界首家量产锂电池系统企业韩国LG化工,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为长安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支持。力帆、恒通等也加大了与跨国电机巨头、国内知名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合作力度,加速纯电动客车产业化进程。
这预示着,随着本地汽车企业转型步伐加快,本地汽车工业将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在全国汽车版图上的实力和座次都将得到更大提升,而“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